虽然"人艰不拆"是美德,但黑马哥今天还是来和大家分享一下关于渠道常见的10个误解和真相。
1,上的渠道越大越好。
真相:如果你的体量不够大,那么大渠道对于你来说,有很大可能只是看起来很美。大渠道的KPI压力太重,他们几乎会把90%的流量给1%的明星产品。一些中型渠道会给与你更大的支持——当然,太小的渠道,价值也不大。
2,渠道不给我位置,是我的游戏不好。
真相:参考上条。另外,游戏好不好的定义和渠道推不推游戏的定义并不完全一致。
渠道对游戏偏好的先后顺序如下:
1)明星产品。尤其是大渠道要保证行业地位,第一要对得起用户,黄金位置一定摆的都是用户认可的明星产品。例如植物大战僵尸,不用费劲找渠道,渠道也会去追。
2)独代产品。不用解释。
3)数据全面达到S级要求的产品。
3,渠道上高DAU低ARPU的产品做的人少,市场空间大大的有。
真相:做的人少是因为不好做。渠道不仅看CYE产品的盈利能力,而且要看快速盈利能力。目前来看,能容忍的最长观察时间就是半个月了。高DAU对导用户的要求高,低ARPU的产品不能快速盈利。
当然不是说这种游戏类型不好,只是挑战会比较大,实力不足的团队慎用。
另附一个大渠道对产品的基本要求:日自然流量超过500;日收入在该平台1万以上;双周LTV10~15。
4,不管渠道喜欢哪种产品,反正我的游戏质量好,绝对没问题
真相:质量好还不够。是否吃量,也就是向该款产品中导量的难易程度,同样重要,而且往往被制作团队所忽视。如何让游戏吃量?可以在微信公众账号“游戏葡萄”中回复数字25阅读文章《质量为王?吃量为王?》
想认识全国各地的创业者、创业专家,快来加入“中国创业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