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7年,潘石屹变卖了自己所有的家当,毅然辞职,揣着80元钱来到广东。两年后,潘石屹跟了一位老板来到海南。当时海南给潘石屹的感觉就是夹杂着走私货的一个相当原始的荒岛。他的老板承包了一个砖厂,让他当厂长,负责三百民工的生产生活问题。1990年春节前后海南岛刮了一次特大的台风,经济一片萧条。砖没人要,大家的生活也都相当困顿,甚至长时间挨饿。尽管如此,这段岁月在潘石屹的记忆中还是相当美好的。至少自己可以做主,按照自己的意愿管理一支队伍。
随着经济不景气的无限期延续,闯海南的许多人纷纷回到了内地,潘石屹却一直坚持着直至邓小平南巡讲话以后,海南逐渐恢复了活力。
房地产作为小平同志南巡的第一个产业在海南发展起来了。潘石屹认识了曾经在牟其中手下做事的和王功权等人。1990年,潘石屹同冯仑、王功权、张民耕等人在海南岛成立了万通的前身——海南农业高科技联合开发总公司,简称“农高投”。
当时海南的房地产正处在畸形扩张时期,本来是房地产副产品的“炒房炒地”也因为其时间短见效快而迅速占据了主导地位。买房人和卖房人大多都是机会投资者,说俗一点就是“炒家”,玩的是一种“击鼓传花”的游戏,商品到你手里传出去了你就是,运气不好就砸手里了。农高投也看中了这个机会,开始炒房,并淘到了第一桶金。就在海南岛的房地产看似如火如荼的时候,两个数字让潘石屹惊出了一身冷汗。一天潘石屹在海口房地局看到两个对比数字:北京市人均住房面积只有7平米,海口市人均住房报建面积却已经达到了50平米。在潘石屹看来,这个数字只能说明一个问题,那就是海南省的房地产行业快出事了。
于是,潘石屹、冯仑、王功权等人凑在一起商量如何分散风险。潘石屹自愿请缨,准备回内地寻求进一步发展机会。他先回老家看了一圈,觉得西北还是太穷,没有任何投资的价值,便来到北京进行市场调研。
他先来到怀柔,很快注册了公司。有一天,潘石屹在怀柔县政府食堂吃饭时,无意中听旁边吃饭的人讲,北京市给了怀柔四个定向募集资金的股份制公司指标,但没人愿意做。在深圳待过的潘石屹深知指标就是机会,就是金钱,于是他主动跟怀柔县体改办主任接触:“我们来做一个行不行?”就这样,北京万通凭借潘石屹从餐厅听来的消息成就了日后发展的底盘。
1992年万通在阜城门开发了。当时香港利达行的主席邓智仁刚来到北京,拜访了几家大的房地产公司,要求代理销售房子。这些房地产公司问:“你出广告费吗?”邓智仁说:“我不出。”他们又问:“你包销吗”?他说:“我不包销。”房地产公司老总问:“你既不出广告费,也不给我包销,你普通话还没有我讲得好,你凭什么给我销售啊?”。
当他找到万通公司的时候,潘石屹感觉到尽管他们曾经经历过海南的房地产热潮,但就真正意义上的房地产开发销售,他们的经验还远远不足,而北京房地产界的宣传意识和雇用代理的意识还比较弱,出于安全,他毅然决定接受利达行代理万通新世界广场的推广和销售工作。
通过广告宣传和定价策略,万通新世界写字楼卖到当时市价的三倍。更不可思议的是,项目12月下旬才动工,销售在11月初已经完成了百分之七八十,正式销售五天内就已经收回五亿港元的资金,邓智仁光佣金就赚走了一亿港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