频 道 直 达 - 创业网首页 - 创业资讯 - 专家点评 - 创业观察 - 你问我答 - 创业指南 - 项目分析 - 政策法律 - 创业培训 - 创业新闻 - 奇思妙想 - 创业博客 - 创业论坛

创业加盟
创业新书推荐 - 创业项目库
创业专家在线答疑
酒店管理专家答疑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创业故事创富故事→新闻
    


湖北人在拉萨“克隆”汉正街


cye.com.cn 时间:2006-10-7 14:54:46 来源:武汉晨报 作者: 我来说两句

    汉网消息 文/图特派记者吕宗恕李彦发自拉萨山南

    位于拉萨北京东路的冲赛康小商品批发市场被称为拉萨的“汉正街”,因为里面80%的生意人都是湖北人。

 
    他们中有武汉人、有孝感人、有天门人、有监利人、有黄冈人……时间长的已来拉萨打拼15年,最短的刚刚半年。

    衣服、玩具、布料、床品、针线、鞋帽……汉正街有的,这里几乎都有。谈起生意经,一位老乡说,“湖北人都太精了,这里的生意比在湖北好做些。”

    李小平:冲赛康惟一的武汉女商人

    在冲赛康市场做生意的湖北人虽多,但地道的武汉人只有两个,女商人则只有李小平一人,这个33岁的女人做起事来更像个男人。

    来拉萨前,家住硚口区的李小平一直在家门口做水果批发生意。2005年6月,李小平只身一人进藏旅行,几乎游遍西藏所有景点。作为一名虔诚的佛教徒,李小平很快爱上了雪域高原,直到当年11月份,她才离藏回汉。

    今年4月底,李小平再次进藏,这次可不是旅游,而是来做生意。在湖北老乡的帮助下,她租下一个铺位,经营玩具。

    “货都是从汉正街进的。几乎所有西藏的玩具零售商都会到这里进货,虽然利润不很高,但销量还是比较大的。”李小平说,过几天,老公也要过来,8岁的孩子要留在武汉给老人带。

    谈到未来,李小平说,打算继续在拉萨做生意。“这里的海拔有3600多米,相信九头鸟能在这里飞得更高。”

    喻光初:拉萨打拼15年

    今年62岁的喻光初,是较早来拉萨做生意的湖北人,也是冲赛康市场中年纪最长的老人。

    在冲赛康批发市场二楼,有来自孝感、天门、监利、云梦、黄冈等地的经营者,不下200户,都以批发小百货起家。

    15年前,曾在老家云梦做过建筑的他就和爱人一起来到这片高原,一直经营至今。

    老喻租的铺面不大,主要卖围巾、发带,都是从浙江义乌进的货。他说,这个铺面一个月租金才三四百元,比汉正街便宜多了。

    说到当初进藏做生意的原因,老喻直言是老乡带过来的。“那时,他们都说拉萨的生意好做,钱好赚,没过几年,他们都赚饱了跑啦,留下这个破摊子。”说着,他笑了笑。

    为了方便照看铺面,老喻在附近租了一间房子,每天早上9点就要过来开门,直到下午五六点才关门回家。

    每年春节,老喻都会回老家休整两三个月,“一年到头利润也就十来万,赚的都是辛苦钱。”

    胡仕才:卖帽子年赚10万

    在冲赛康市场的二楼,我们见到了一位来自武汉黄陂的年轻人,他叫胡仕才。

    今年28岁的胡仕才,从当初帮别人做小工,到现在自己当老板,共用了13年时间。一身褐色西服,一块钛银颜色的手表,如今的胡仕才身价已有百万。

    胡仕才至今记得13年前他和老乡一同进藏的情景。从湖北出发,然后坐火车到兰州,接着是4天4夜的长途客车,才到达拉萨。那时,青藏铁路格拉段还没有影子,他和其他进藏的人们一样,默默承受高原反应和长途跋涉的艰苦。

    1996年初,刚进冲赛康市场,胡仕才和其他淘金者一样,同样从针线、鞋帽等日用百货开始,慢慢地一步一步走过来。

    在胡仕才的印象中,来拉萨做生意比起武汉还是要容易一些,毕竟这里有当地的各项鼓励政策,还减免了一些营业费税,这些都是刺激他下定决心进藏经商的决心。

    一个不到5平方米的小铺位,经营品种就是各式帽子,从老人、小孩到年轻人的各季帽子,应有尽有,品种繁多。

    别小看这样一个铺位,胡仕才说,他一年走货量达到100万元,利润不低于10%,合计下来比在老家还是划算得多。

    “如果政策不变,我准备一直留在西藏做生意。”胡仕才一边招呼客人,一边笑着对我们说。

    彭凤娇:独闯冲赛康市场

    听说我们是来自湖北的记者,来自天门的彭凤娇主动跑上前来问候,还要求记者给她拍照留念。

    彭凤娇看上去没有她的实际年纪大。到拉萨七八年了,还是一口天门乡音。“我已经48岁了,是4个孩子的妈。”

    她说,大女儿和二女儿已经出嫁,还有两个孩子要靠自己赚钱供他们读书。远赴拉萨经商也是无奈之举。

    刚来拉萨时,彭凤娇卖的是床上针织品,现在已经改卖文具,还租下了两个铺面,请了一个老乡在帮忙。

    彭凤娇做生意很活泛。虽然这里是批发市场,零售生意也来者不拒。这不,一个女孩看中一个12元的小包后,硬是还到8元的批发价买了下来。“生意么,能做一笔是一笔,钱都是一块一块赚来的,哪能一口吃成个胖子啊。”

    您可别小看这个文具摊位,一年的利润也是一二十万咧。

    陆文明:扎根拉萨闹市区

    今年40岁的陆文明,老家在长江边的小城监利。

    和李小平他们不一样,陆文明的店铺并不在冲赛康小商品批发市场里,而是选择在拉萨市区一条繁华的商业街北京东路上,门牌12号。

    1998年秋天,农民出身的陆文明离开老家,只身来到拉萨,开始了自己的创业之旅。

    泥工、搬运工、杂工……初到西藏第一年,陆文明几乎做尽每一种苦差使,甚至还帮别人做过几天保姆。

    诸多的周折和不顺,让陆文明开始考虑自己的发展方向。1999年,陆文明从老家贷款三万,满怀信心再赴西藏。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同年底,陆经营的铝合金生意取得了成功,并获利1.1万元。

    尝到甜头的陆文明开始扩大经营,也屡屡获利。2002年,陆文明把目标盯住了灶具生意。从当初不到10平方米的店面、月租金不到300元,到现在店面过50平米、年租金近4万元,陆文明的灶具生意已越做越大。

    如今,陆文明在北京东路已经站稳脚跟。“一年赚5万吧,不多的。”陆最后说,做这行的多,利润自然少了。

晨报记者高原度中秋

    昨天下午,记者来到距拉萨百里外的山南地区。

    因拥有第一座宫殿雍布拉康等多个“第一”,山南地区被公认为“西藏民族文化的摇篮”。山南地委行署所在地泽当镇,静静地躺在群山中。当月亮爬上山头时,太阳还没有下山。

    中秋夜,泽当镇异常宁静,街头彩灯闪烁(如图)。在行署食堂里,第四批湖北援藏干部齐聚山南,把酒言欢,赏月思乡。从洪山区水务局来援藏的山南地区乃东县任常务副县长的刘旭说,自2004年6月进藏以来,他在这里已过了三个中秋节。



创业网【 www.cye.com.cn 】-创业路上 与你同行

·相关新闻

·上海谈商论道创业系列讲座 ·创业网寻战略投资合作伙伴
·80后创富论坛共创未来30年 ·创业网向网友征集网站建议
·北京新闻广播9月24日节目 ·金口财总裁演说行销特训营
·学习型中国-世纪成功论坛 ·七彩公司招募大学生创业者
·纪念孔子诞辰2560周年活动 ·第十届金手指网络奖征集中

·新闻评论
会员名称:
密码:匿名 ·注册·忘记密码?
评论内容:
(最多300个字符)
  查看评论
免责声明:  
  凡本网具体标明“来源”的所有文字、图片和其他形式的文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果您对本站文章版权的归属存有异议,请立即致电010-51285022或致信chuangye◎vip.sohu.com通知我们,我们将在第一时间予以删除。
 
最新资讯
   
 
创富之星
   

 
新书推荐
   
 
论坛精华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