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扬中的儒家精神:传奇中的底蕴
张向宁的表现无疑是张扬的,他的故事充满了传奇色彩。17岁时,张向宁撰写的一篇关于相对论的论文得到了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物理研究中心教授的赞扬,教授邀请他到麻省理工学院继续深造。早已向往着能在物理学界大展身手的张向宁开始积极办理出国手续。按照当时的规定,大学在校生只有办理了退学后才能办理出国。于是,张向宁办好了退学手续。
但正在这个时候,张向宁的父亲突发心肌梗塞,为了照顾好父母,让哥哥安心读书,他义不容辞地暂缓了出国的打算。他尽心尽力地去给父亲联系医院,联系国内最好的心血管方面的专家,在别人看来还是一个毛头小子的他通过努力获得了科室主任,甚至包括院长的支持,结果张父就被顺利接收到了阜外医院,而且运气很好,恰好有两个澳大利亚的大夫到中国来讲学,就由他们为病情复杂,有生命危险的张父做了当时国内才刚刚引进的导管术,结果到现在已过去十几年,张父的身体状况一直稳定良好。每当张向宁看着生活愉快的父亲,都会感觉到无比的幸福。
奇迹不仅发生在张向宁的生活中,也发生在他的事业上。自18岁出国留学搁浅,他就开始在职业上崭露头角。他从一个普通职员做起,先后在国际贸易、船运、旅游、招投标管理、设备开发生产、电脑展销等行业各试身手,迅速积累了大量的运营经验和对经营管理深刻认识。聪颖的天资加上主动的态度让他不断地巩固着自身的内蕴、累积着成功的素养。21岁就为原来的老板挣了10万美元,22岁创业,赚取了人生中第一个100万,90年代初就已成为中国年少有为的青年企业家……
而更加令人感到惊讶的,是他能够不断抛弃过去的成功,探求未来的前景。在万网获得投资时,张向宁却主动离开了舒适的生活,选择再次创业。在二次创业建立天下互联也取得巨大成功的时候,他又开始了“天使投资”的事业。
在“天下互联”网站的首页,这样敲打着张向宁的致词:“天下互联意味着创新。创新意味着没有被验证。没有被验证意味着风险。有风险意味着有投资意识。有投资意识意味着需要投入。一个集体的投入意味着强大的战斗力。我很荣幸,我是其中的一员,也仍被认为是合格的一员。在工作中,我们很少期望,而是确保能完成我们的目标。”他用一个演说者清晰的逻辑传递着自己坚守的信念,也让我们看到了这一威严俊朗的掌门人头顶上那镶钻的花翎。
而在张向宁张扬的个性背后,我们看到的,有着另外一层不可名状的底蕴。在父亲病重的时候果断舍弃,不正是遵循“百善孝为先”的儒家传统么?坚持创新,不正是北师大“ 爱国进步、诚信质朴、求真创新、为人师表 ” 优良传统的演绎么?倡导从自我做起,发挥企业家的领导力,推动社会进步,不正是“ 学为人师,行为世范 ”的操守么?而“天下互联”的名字,是否又隐喻了“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京师精神呢?
张向宁说,自己是北师大背景的企业家。曾经选择进入北师学习,是一次跳跃,曾经离开这里,也是自己的跳跃。而跳起之时倏乎闪烁的身影,是否已刻满岁月最珍贵的印记呢?
成功秘诀与心愿
张向宁是一个远比外在的理性更加感性的人。利益是他经商的根本,却是他做人交友的唾弃之物。他用挚爱的理想驾驭自己的内心,他用“伟大”来形容自己想要做的事业。
他预见着也践行着,他随时都在学习他所欠缺的,他随时都准备盘点他所拥有的,他用一个光芒四射的姿态迎接着挑战,因而自信,因而执着。
张向宁归纳自己的成功秘诀,其实就是两点,一就是思维活跃,善于创新;二就是勤于行动,想到哪儿就勇于做到哪儿。他总是愿意思考那些大家都不愿意思考的问题,当别人觉得思考起来很辛苦的时候,他却觉得其乐无穷。
张向宁也有自己的心愿,他希望中国有更多的成功企业和成功企业家。他拥有企业管理方面的特长,把自己对东西方文化的差异、对企业管理的认识,写成一本关于管理方面的轻松易读的书,是他希望尽快着手的一个愿望。
采访后记:
与张向宁对话,是一个精致的旅程。他的每一次畅谈、每一番感言,都张扬着一种年轻有为的锐气,同时也弥散着成熟甘醇的气息、一种敢为天下先的责任感。他生性是一个敏而好学者,又是一个充满霸气的勇者,更有一种兼济天下的激情。北师大与张向宁的机缘虽短,却赠给了他慷慨的往事,打通了他前行的隧路,曾子曾云,“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已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常人看来,张向宁在商业上的成功,是凭借他的勇气和智慧。但笔者窃以为,“以己为任”的仁,“行为世范”的师道尊严,才是成就这位连环创业家和投资人的根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