伟大是干出来的!
这世界,当所有聪明人都去干同一件事的时候,往往意味着悲剧的开始。因为所有聪明人都发现了机会,都想赚钱,竞争由此变得残酷。反过来,一个普通人做了一个谁都不相信的普通决定,但他每天都进步一点,到第10年的时候,发现对手全不见了,到第15年他就成功了,成功的概率几乎百分之百。
时间带来“聪明”与“普通”的二元转化,伟大是干出来的!
十多年前,徐剑光一个猛子扎进前途难卜的整体厨房行业,一方面要坚守欧式橱柜的专业分工、团队协作、流程化管理,一方面又要同散兵游勇式的传统作坊、“小木匠”竞争。徐剑光搏的正是自己的产业直觉:中国厨房的个性化需求与橱柜企业的大规模生产终将有机统一,真正美的东西,必将伴随中国经济的崛起深入到千家万户。
十多年来,徐剑光无数次带领团队分批到欧洲考察,参观那些国际大品牌的工厂、展厅,汲取其卓越经验。近年来,欧琳已与德国包豪斯学院、中国美院、同济大学等国内外高等院校,以及中国工业设计协会、中国流行色协会等行业协会展开合作。同时,徐剑光也分批引进欧洲专家为团队做指导,对生产流程进行监控,帮助建立产品生产体系和质量管控体系,欧琳品牌也因此渲染了欧洲厨具的基因血统。
依靠水槽对经销商的拉伸效应,欧琳的营销体系羽翼渐丰。而之前代理国外卫浴品牌的经历让徐剑光坚信,老板怎样对经销商,经销商就会怎样对顾客,只有跟他们同穿一条裤子帮他们赚到钱,欧琳才能真正长成参天大树。在此阶段的营销策略上,欧琳采取放水养鱼、让利终端的政策,成本上向自己开炮,代理费却几乎免收。
此外,比起同时期的厨具品牌,欧琳总是在第一时间“借势”新兴渠道。从90年代的传统建材市场,到2000年前后各大家电、建材超市陆续出现,徐剑光的过人之处在于他对新生事物总是怀有好奇之心,一旦认准趋势便会毫不迟疑地借力打力。比如百安居刚刚来到中国,欧琳第一时间与之进行合作;精装房市场刚刚露出苗头,欧琳又相继与金地、万科、瑞安等开发商结成战略同盟。
然而企图“借势”先得“展示”。一个企业要想赢得和自己情投意合的合作伙伴,首先得用最简洁的方式展现自己的“美”。自打在宁波住房博览会上尝到甜头后,欧琳开始频频到世界各地的大型展会上参加“比武”,并且每一次亮相都力求做到惊艳全场。
一次在美国拉斯维加斯举行的行业展会上,面对一群世界级的行业大鳄,欧琳毫不客气地拿下了将近300平方米的展位。为了传递自己“厨房艺术世界”的品牌灵魂,展会中,欧琳人别出心裁地在展台前煮起咖啡、烤起面包,当浓浓的家的味道弥散开去,礼仪小姐会俯身为客人奉上一朵红玫瑰……
也就在这次展会上,徐剑光收获到一次难得的心灵震撼:一位赴美多年的老华侨看到祖国的企业居然做得如此出众,接连几天,主动给欧琳人送来自己做的盒饭,他紧紧地握住徐剑光的手,激动之情溢于言表。那一刻,徐剑光的民族骄傲被点燃,他深深地体会到,一个企业在海外展现的精气神和国家的尊严竟然是如此密不可分!
而为了攻下美国市场,徐剑光准备了整整两年的时间,一边通过展会寻找美国经销商,一边不断根据美国的相关标准打造产品竞争力。1998年夏天,一张价值几十万美元的水槽订单终于打进美国市场,欧琳也由此打开了北美战场。
为了庆祝这一标志性事件,徐剑光给自己系上围裙亲自下厨,为公司的员工们做起庆功宴。六桌人在当时的厂区空地举杯痛饮,一直持续到深夜。
紧接着,北欧市场告捷,以色列市场告捷,澳大利亚市场告捷……连续数年,欧琳在海外市场的销售额以每年30%的速度递增。在欧洲,许多人都不敢相信欧琳来自中国,因为在西方民用消费品领域,能够定价在100美金以上且打自己品牌的中国制造少之又少。
截至2008年,欧琳销售网络遍及60多个国家和地区,并在国内设有1000多家专卖店和销售网点。
美学生产力
一个人需要经历多少次“灵魂深处的革命”,才能达到一个成功者需要的精神特质?一个企业要想由小做大由弱做强,甚至做成百年老店,需要构建怎样的状态,以及突破怎样的状态?
伴随中国厨具业的从无到有,欧琳经历了一个行业先行者必然遭遇的酸甜苦辣。期间非常多的关键时刻,如何选择,如何比拼,如何超越,短短几天时间的采访,我们很难从企业本身的状态去判断,而只能抓出这个企业家以及企业骨子里最显著的特征加以剖析。
首先,徐剑光是一位拥有“工具”的企业家。他博览群书,后来发现很多书内容尤如“孪生兄弟”,于是索性背起相机以自己的方式做起“设计情报员”。10多年来,徐剑光游历了几十个国家,利用在欧洲的休息天,参观了各行各业的展览会,拍下数十万张图片。五花八门的店面设计、街头海报、世界著名品牌的色彩搭配,博物馆的艺术品,甚至街上缓缓驶过的经典汽车,都在他的镜头中存录归档,继而放进欧琳的设计资料库。
有这样一个小插曲,2003年为了修建欧琳新厂房,徐剑光倒出三麻袋他拍摄的世界各地的工厂照片,然后牵头搞出一套设计图。美国来的设计师一看急了:“这工厂完蛋了,又是凯旋门又是欧式建筑还要整个中式小拱桥,这么多建筑形态怎么统一?”说完一溜烟飞回美国。仅仅半年后,美国设计师再度造访,一看傻眼了:“我的天,中国人了不起!”
其次,出身于商贾世家的徐剑光人生历程里充满着“不服输”的基因。在欧琳内部流传着一个关于徐剑光学外语的故事:欧琳创办初期,一位台湾客商因为欧琳转向欧洲采购设备心怀不快:“英语都不会,还去欧洲干嘛?”这句话让徐剑光感到有些不舒服,但仔细一想,对方说得也有道理,于是拿起杯子倒了满满一杯酒:“谢谢您的这份礼物,三年内我一定能用英文和你对话!”
于是请家教,学外语,当年已经36岁的徐剑光如同小学生般自制起单词小卡片,电视上、马桶旁、车厢里满世界都贴上。为了磨练自己的口语水平,每次出国他都把翻译留在国内,遇上实在解决不了的对话,再用手机打电话给翻译。他说每个外国人都是他的英文老师,只有进行不断的“实战演习”才能有所提高。正是凭着这种韧劲,渐渐地,徐剑光已能用英文流畅地与外商进行业务交流。
那么,不服输再加上拥有审美用美的“工具”,最终会给一个制造型的企业带来怎样的生产力?
首先,它带来了产品生产领域的革命。徐剑光会想到把汽车车身的流线设计运用到水槽上,把传统工笔画中的“柳叶描”复制到橱柜柜体。在他的影响下,他带领的团队灵气活现,思路不断拓宽,甚至各类汽车造型、结构也会触发他们的灵感。
在2001年的时候,考虑到欧式橱柜的灶具往往只照顾到西方人的烹饪习惯,火力设计不能完全满足中国人煎炸炒煮等一系列要求,欧琳率先在行业内提出“欧洲型、中国芯”的制造理念。徐剑光要求自己的产品在外形上力求完美,而在内质上必须满足不同地区的使用习惯。这一理念也最终成为所有欧琳制造的设计之魂。
其次,它带来了产品营销领域的革命。欧琳一起步便定位高端,它很少通过高举高打的广告攻势,大声吆喝以图一时之快。在徐剑光看来,一个真正立足国际的企业,最终都是通过促发人性中的艺术共鸣而决胜未来。
最后,欧琳的美学生产力,还体现在激活每一名员工对生活的激情。无论是厂房设计还是治企理念,徐剑光都力图给员工们一个心情舒畅的工作环境——很多人认为通过硬性制度能创造出好产品,这和员工在心情舒畅中创造出来的好产品,是完全不一样的。
比僵硬的销售数字更可贵的是,欧琳用十多年的时间走到企业从内力到发力的破发点,量变理当质变!
这世界似乎人人都在谈梦想:卖菜的阿婆梦想彩票高中,唱K的女生梦想一朝成名,甚至连刚成立的公司都在梦想对手们一夜间统统消失……
然而真正有诚意的梦想,应该是一种因付出和承担而不断闪耀心中的强大渴望。徐剑光说,欧琳的梦想是打造中国的标杆厨房,也由此成为中国厨具史中的标杆企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