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业,重在“创”字,起在“创”字,创即“创意”、“创新”、“创造”,而我们经常所说的“点子”,即是这几个“创”的一个浓缩,创业网(www.cye.com.cn)从2006年11月17日起推出“赚钱金点子”故事联播栏目,让我们在这里聆听“金点子”,开拓思路,开启财富之门。同时本栏目欢迎投稿。投稿信箱:chuangye#vip.sohu.com(请将#改为@)
上期链接:联播之八十三:将成人玩具模型店做成生意
2007年2月8日 第八十四期
小小“叶画”居然让我半年赚20万 周末,刘晓经常开着她那辆丰田车离开喧嚣的都市,去武汉市郊区东西湖附近的一个农场,不过她可不是去度假,而是专程去采集一种野生的树叶!在那些小小的树叶上,刘晓不仅实现了她的艺术理想,还走上了致富的道路。
找到开启事业大门的“金钥匙”
今年25岁的刘晓是武汉人,出生在一个普通的家庭。母亲把希望寄托在刘晓身上,从她小学二年级开始,就送她四处拜师学画。可后来由于父亲下岗了,家境变得窘迫,刘晓在填报高考志愿时,主动放弃了美术专业而选择了普通的专业,因为她知道,学美术每年光学费就得花8000元。但她内心深处,并没有放弃对美术的热爱,只要有空,就会跑到美术系去听课。
大学毕业后,刘晓被分配到市港监局工作,负责板报、宣传画、展示板的工作,但她很快就对这样枯燥乏味的工作没有任何热情了,她开始有了辞职的念头。
2002年国庆节期间,刘晓的同学约她去杭州旅游。她带上画夹欣然应约。在杭州的最后一天,有人介绍刘晓去看“水幕电影”。天色渐晚时,随着人群一阵惊呼,湖中喷起一块巨大的水幕,看似和喷泉差不多,然而当电影画面投影在上面时,一种动感而虚幻的荧幕美感就跃然而生。
刘晓睁大眼睛看着电影,觉得不可思议。她突然意识到,电影载体的突破是否同样可以在她最喜欢的美术上实现呢?刘晓很清楚,由于自己没能在大学中系统地学习美术知识,仅凭以前的一点功底,在美术的内容和技巧上是很难有所突破的,但如果她能改变画面的载体,突破传统的方框,从载体形式上进行改变,那就如同找到了一把开启事业大门的“金钥匙”!一回武汉,刘晓就毅然辞职了。她要用更多的时间去研究新想法,找到画面的新载体!
那片“踏破铁鞋无觅处”的树叶
刘晓冥思苦想了几天之后,落到地上的树叶忽然映入了她的眼帘——树叶的形状千姿百态,纹理错落,变幻万千。她突发奇想:“能不能在树叶上画画呢?”但树叶毕竟不同于画布、纸张。首先,要确定什么样的树叶适合画画;其次,要对树叶进行怎样的处理才能让画面不褪色、掉色。
刘晓查阅了很多书籍,得知要使树叶能画上画并且美观,必须进行“干整”处理,也就是先将树叶用酒精擦拭干净去污,然后将树叶放入水中,用文火煮10分钟去除叶肉,最后等晾至半干的时候,将树叶在蜡烛上均匀地烘烤直到完全干透。只有经过这些细致的工序,使树叶保持着天然的薄如蝉翼的纹理脉络,才能在树叶上画画并长期保存。
刘晓每天四处奔波,采摘各类树叶,带回家处理后一一尝试,看哪些叶子能经得起那些工序,有的树叶一煮就烂;有的却百煮不烂;有的终于可达到“如一片蝉翼”的状态,但画面没有多久就腐烂了;有的树叶刚落笔就裂开了;有的虽然不容易断裂,却又不容易着色。
那段时间,刘晓的房间就像一片沼泽,到处都是树叶,空气中弥漫着腐烂的异味,可她毫不在意。为了探求树叶画画的可行性,刘晓把自己为数不多的积蓄都花光了。由于经费有限,此后,刘晓外出采集树叶或拜访专家时,通常是一天就只吃几个馒头充饥;挤公车、徒步远行,她在艰辛中体念快乐。
短短半年内,刘晓的足迹踏遍了整个武汉市城郊;功夫不负苦心人,她终于发现在东西湖区附近的农场有一种野生的剑麻叶可以“担当重任”,那天,刘晓兴奋得彻夜未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