硅谷创业教父、创业公司孵化器YC创始人保罗·格雷厄姆(Paul Graham)本月发表了一篇题为《如何获得创业点子》的文章,从创业点子的发现、筛选、竞争以及学校教育等多个角度为创业者详细指点了如何才能得到真正有用的创业点子。他指出,创业者需要去发现身边的问题,而不要凭空想象。大多数好的创业点子最初都是只针对很小的特定用户群体。
创业之前最需要做的并不是想创业点子,而是去发现问题。说不定你自己头疼的事情就有可能是潜在的商机。
最好的创业点子具有三点共性:它们是创始人自己想做而且有能力实现的,另外,很少有人意识到其价值。当今的巨鳄们如微软、苹果、雅虎、谷歌和Facebook都是凭借这样的好点子起家的。
发现问题
为什么说要重视自己身边的问题?因为自己身边的问题是实际存在的,着眼于这些问题必然强过自己闭门造车。这一点是显而易见的,用户需要产品能够解决实际存在的问题而不是不着边际地空想出来的问题。
1995年,我自己成立过一个公司,为画廊提供在线画廊服务。但是画廊的老板们显然根本不想把自己展出的画放到网络上。这压根就不是艺术品行业能接受的商业模式。我为了去实现这个看起来很蠢实际上也很蠢的点子花了整整六个月。而直到被一个个客户完全否决后才让我认识到这个点子有多么的不切实际。即使一次次打击之后,一种怀才不遇的郁闷还一直支配着自己,让自己愚蠢地相信努力不会白费。
可惜直到现在,仍然有一些创业者们执着于一些谁也不会关心的点子。他们的问题和我之前一样:为了创业而去想问题而不是为了解决问题而去创业。正因为如此,他们为了一些不切实际的点子去做着无用功。在投资界,我们把这些创业公司的点子叫做“made-up”(捏造)或者是“sitcom”(情景喜剧)。这就像是一个为了讲述创业历程的电视节目,编剧们为了生存必须去捏造一些点子让“创业公司”去开发。但是真正好的创业点子是可遇不可求的。并不是编剧们想想就能找到(除非他们真的够走运),大部分情况下他们可能想到一些听起来蛮不错的点子,但是实际上却糟糕到完全没有人关心。
举一个比较有代表性的例子,开发一个针对宠物爱好者的社交网络。这个点子听起来似乎很合理。毕竟成千上万的人都在养宠物,而大多数主人都很关心自己的宠物并且愿意为自己的宠物花钱。自然这些人中可能会有一些想要有这么一个可以互相交流的网站。虽然不是全部,但是至少也有2%到3%的人会经常访问。这样算起来,这个网站的固定用户也有好几百万。网站可以向他们发送定向广告或者提供收费服务。
对于这种听起来很合理的点子。当创业者们去征求有宠物的朋友们的点子的时候,没有人会说:“我绝对不会用这东西。”相反,他们都会表现出比较深厚的兴趣。在这个网站刚上线时,可能会有很多人觉得这东西很实用。但是绝大多数这样想的人自己并不会去使用它,即使他们总觉得其他人有可能在用。但是到头来,虽然这个网站口碑不错,看起来也不错,但是却实际上根本没有用户会真正用到它。
打井
当一家创业公司成立时,一定得有一些真正的用户需要他们的产品。需要注意的是,所谓真正的用户一定要是非常急切的想要它的固定用户,而不是一些用了一次就再不用的尝鲜者。通常来说,这个用户群体刚开始会比较小,因为如果是大多数人都需要而又是一个几个人就能够实现的东西肯定早就已经面世几百年了。所以创业者们需要做出妥协,要么开发一个针对巨大的用户群但是使用频率比较低的产品,要么开发一个针对小用户群但是使用频率比较高的产品。后一种选择中可能大部分点子都不一定好,但是好的创业公司基本上都是靠这样的点子起步的。
像谷歌这样的大公司同时投资着很多的项目,应该说这些大公司的产品几乎涵盖了所有人的大部分需求。要想在大公司们的夹缝中取得生存空间,创业公司就需要将自己的全部精力投入到一个产品并将它做好,也就是“术业有专攻”。我们可以把创业想象成挖洞,你可以选择挖一个很大但很浅的坑,也可以挖一个很窄但很深的洞,就好比打一口井。
想认识全国各地的创业者、创业专家,快来加入“中国创业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