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业网Cye.com.cn】我在1999年纳斯达克[微博]处于6000点左右的时候做了两件事情,事后知道一件是做错了,当时以800美元买进雅虎的股票,一周之后雅虎股票一分为二,所以我的投资成本是每股400美元,五年之后我以每股11美元卖出,唯一“获益”之处就是当年美国税单上申请“抵税”。 第二件事情做对了,就是当时毅然决然离开华尔街律师行,投身加入风险投资浪潮之中,虽然很快互联网泡沫破裂,VC由venture capital变为vanishing capital,但是我庆幸由于这个“转身”以及我2003年开始创业,能够接触到不少优秀且年轻的创业人。 我当年加入软银中国从事VC行业,参与的第一个项目就是软银投资2000万美元给阿里巴巴[微博]的马云[微博]。我2003年创业成立汉理资本做财务顾问,第一批客户就有分众的江南春[微博]。现在每天与各种各样的创业者打交道,既从财务顾问FA角度来判断,更多是从创业投资角度审视创业人,久而久之就习惯以“创业人”自身角度来“平等”相视,即我所说的运用所谓投资“三副眼镜”理论。从当年的马云和江南春到如今层出不穷的大学生创业风潮,究竟创业人有何种特征会吸引VC? 一是激情。创业人对自己所从事的创业事儿要充满“激情”。当年我自己创业就处于“朝思暮想”、不干不行的状态。当初我认识多利农庄张总,感觉他对有机农业充满激情,自己考虑卖掉蛮赚钱的餐馆生意而全身心投入到有机事业中去。 二靠坚持。光靠一腔热血与激情还远远不够,因为创业之初往往会碰到许多意想不到的挑战与障碍,“剩”者才能为王。坚持但不固执,兼听则明,我较喜欢做“听者”(Listener)的,个别创业人与他聊天,他从头讲到尾,侃侃而谈,VC一般就不会太“感冒”。 三看商业嗅觉。VC会考察创业者如何判断市场、寻找客户并琢磨赚钱。互联网创业往往一开始并没有盈利模式,但这并不就是说创始人可以完全不考虑赚钱。而好的互联网产品与应用一旦抓住与黏住了用户,那它就离“金矿”不远了。我初次接触“到喜啦”团队,董事长李总对婚庆、婚宴市场了如指掌,同时又能一针见血指出传统做法的种种弊端,我强烈感受到他的商业嗅觉较灵敏,而用IT创新方法来做婚庆、婚宴市场将“钱景”无限。 四凭胸怀。创业人谁都想做老大,但哪位老大能走更远往往是取决于创始人的眼界与胸怀。当年宝尊电商的创始团队果敢地引进阿里创投并做大蛋糕,强于很多目前精打细算、规模偏小的电商代运营商,而宝尊得以异军突起,在短短的两三年时间里在其细分市场里拉开与第二名十多倍的差距。胸怀的一个具体表现就是分享,这在引进投资人以及期权设置上就能让老大“原形毕露”。俗话说,财散人聚,有分享胸怀的创业人更能团结他的团队。 五看学习能力。互联网世界日新月异,创业人必须具备良好的学习能力。不少成功的互联网创业人都是工程师背景(像百度[微博]李彦宏、腾讯马化腾),但是创业人要懂甚至精通技术,但绝对不迷信技术。“技术至上”论在国内创业失败率颇高,创新开发出客户满意、市场有需求的产品以及商业模式是成功创业的必备条件之一。 六拼团队。俗话说,VC投资就是投人。VC会考察这个创业团队能力是否互补,上下是否齐心协力与团结。较好的创业团队由2~4人组成,其中有一个“老大”,像阿里巴巴就有马云与“18罗汉”、百度有创始“三剑客”、腾讯的创始“四人帮”。 吸引VC的这些创业人特征,也是吸引创业团队以及未来吸引资本市场关注的共同特征。这里没有一成不变的标准模式,但是从成功的创业人身上都无不散发出这些特征。
 |
|
想认识全国各地的创业者、创业专家,快来加入“中国创业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