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不能接最后一棒 长期低迷数年之久的股市,在去年末到今年初散发着春天般烂漫的气息。近“150%”的投资回报率,让众多股民赚了盆满钵满。所有关于财富的猜想似乎在“大牛市”的前提下,得到充分的印证和实践。证券所内攒动的人头,演绎着股市一幕幕悲欢喜剧。
银行在近期开通的众多灵活理财的业务,如“随借随还”、“开放帐户”等,原意在于帮助人们能够让手头有限的资产“流动”起来。然而这波股市行情的高回报诱惑,促使众人不惜挪用贷款进入股市淘金,更有甚者借用典当房产来获得短期套现。
马克思在《资本论》中形象地说道:“如果有10%的利润,资本就保证到处被使用;有20%的利润,资本就活跃起来;有50%的利润,资本就铤而走险;为了100%的利润,资本就敢践踏一切人间法律;有300%的利润,资本就敢犯任何罪行,甚至冒绞首的危险。”资本对于利润的追逐,如果不及时疏导,难免疯马失缰,最终不可收拾。
早在楼市投机泡沫高涨的时候,就有经济学家告诫,金融风险评估是一道高压线。把好银行信贷关,才能掌控楼市风险。如果银行对信贷资金的使用监控不当,将会大大影响到贷款回收的可能性。这样一来,不良贷款可能随时增加。此外,对资本市场来说,大量信贷资金进入亦会造成资本市场的无序,从而累积更多风险。
专家介绍,关于防止资金进入股市的举措,近期各部委都有所行动。国资委日前也下发了关于禁止国有资金进入股市的命令。
严防企业或个人违规挪用贷款进入股市,已被列入2007年上海市货币信贷工作重点之一。日前,央行上海总部召开会议部署2007年货币信贷工作。央行上海总部有关负责人表示,要高度重视防范信贷风险,重点防范基建贷款、房地产贷款等长期贷款的风险,关注住房信贷产品创新及其对房地产信贷质量的影响,防止不良贷款反弹。
大家都知道击鼓传花的游戏。很多时候,炒房或者炒股就像是一群人在玩击鼓传花,谁都在赌最后一棒会传到别人手上,而自己可以全身而退。但无论如何,这“最后一棒”的风险不能转嫁在银行身上。
再借用世界七大投资专家之一的“股神”巴菲特的一句名言告诫读者:“我们都会有恐惧和贪婪,关键在于当他人恐惧时,你要变得贪婪;当他人都贪婪时,你要开始恐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