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有望成为中国第四大经济区
经国务院批复的《东北地区振兴规划》于8月20正式公布。这份由国家发改委、国务院振兴东北办组织编制的“中国第一个由国务院正式批复”的地区性发展规划提出,未来要将东北地区建设成为中国综合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重要经济增长区域,并确立了“四基地一区”的目标定位。规划还提出将“依托大连商品交易所,大力发展期货贸易,建设亚洲重要的期货交易中心”。 伴随着东北地区的全面振兴,东北经济区有望成为继珠三角、长三角、京津冀之后,成为中国第四大经济区。
10至15年振兴东北经济
《东北地区振兴规划》以“一条主线”、“六个加快”为核心展开,即:以促进老工业基地振兴为主线,加快改革开放步伐、加快结构调整与升级、加快区域合作进程、加快资源枯竭型城市经济转型、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加快发展教育卫生文化体育等各项社会事业。政府期待将经过10年到15年的努力,实现东北地区的全面振兴。
国务院振兴东北办副主任刘铁男在新闻发布会上表示,此次《规划》首次提出了振兴战略的总体目标,勾画了建设“四个基地和一个保障区”的设想,即形成“具有国际竞争力的装备制造业基地,国家新型原材料和能源保障基地,国家重要商品粮和农牧业生产基地,国家重要的技术研发与创新基地,国家生态安全的重要保障区”。
扩大与俄远东地区合作
在谈到东北振兴过程中加大对外开放和合作问题时,国务院振兴东北办主任张国宝说,东北振兴要依靠进一步的扩大对外开放,并且为此专门制订了36号文件。
张国宝说:“在东北的对外合作当中,在与俄罗斯远东地区合作方面占有很重要的地位。胡锦涛主席在上合组织会议上,和普京总统会晤当中提到的第四点,就是要加强俄罗斯远东地区和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规划的衔接。”
内蒙古东部纳入东北
国务院振兴东北办副主任刘铁男说,东北地区振兴规划的六大特点之一即扩大规划区域范围。《东北地区振兴规划》规划范围包括辽宁省、吉林省、黑龙江省和内蒙古自治区呼伦贝尔市、兴安盟、通辽市、赤峰市和锡林郭勒盟(蒙东地区)。土地面积145万平方公里,总人口1.2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