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令人惊讶的是,尽管“限塑令”当前,还是没有一家超市愿意向记者透露自己每年消费塑料袋的确切数量和成本。
限塑令:中小企业或者倒闭或者转型
广东省包装技术协会秘书长朱智伟说,这是因为塑料袋生产早已变成了一个薄利行业,无论是商家还是生产企业,都是依靠数量取胜,“生产量是一个企业的命脉,当然不愿意透露了。”
这位从事包装材料行业多年的业内人士说,其实大型超市使用的塑料袋质量标准相对比较高,每个省区市都形成了一两家龙头企业“垄断生产”的局面。这些企业未来还要给超市生产符合标准的“厚袋”,因此不会受到太大冲击。而且这些企业也有能力进行结构调整,转行生产开发其他产品。
“但是很多小企业就不行了。这些小企业主要是生产超薄塑料袋的,基本上都在农贸市场、街头小摊上使用,很多不具备生产条件,有的甚至从垃圾站收拣废旧塑料、工业废弃物和医疗机构丢弃的塑料垃圾加工生产,‘限塑令’一下,只要严格落实,它们都得关门。”朱智伟说。
据了解,全国塑料加工制品厂家有6万多家,广东估计就有近万家,其中很多制造超薄塑料袋的企业投资规模很小。但广东省塑料工业协会会长符岸认为,塑料袋在塑料制品中占的比例并不大。
然而,记者走访广州多个塑料袋批发档口发现,许多店里已经看不到超薄塑料袋的踪影。一位多年经营塑料袋生意的店主说,塑料袋这个庞大的市场已经在走下坡路了。
主要以生产超薄塑料袋的厂家日子不好过,而生产超薄塑料袋并不占较大份额的中小规模厂家却也一样难熬。用广州市恒丰塑料包装厂负责人林先生的话说,“蛋糕还是那么大,但改为经营厚一些或者环保型的塑料袋的企业多了,大家的日子都过得越来越紧”。
危机和商机:消费者态度如何?
不过也有人对“限塑令”抱有希望,认为有危机才有商机。一个塑料袋批发商户说,他就对转型前景很乐观:“超薄塑料袋是要被禁了,但还有编织袋、环保袋、布袋,难道这些就不是生意?”
这种乐观情绪其实有不小的市场。有市场声音表示,全国可降解塑料包装品未来的市场需求量有望达200万吨,将有400亿巨大商机因此得以显现。
一些解决思路甚至让人觉得有耳目一新之感。有市场推广意见说,既然环保购物袋的宗旨在于重复使用,这就意味着这些大大小小的购物袋具有极高的流动性,商家可以出售购物袋的广告权,从而大大降低成本和售价。
朱智伟说:“这些意见都很好,但取决于两个因素——政府持续严格的落实监管措施,同时消费者真正改变观念。否则超薄塑料袋将禁而不止。”
目前,广东省工商部门已经明确表示,6月1日到8月1日将对生产、销售塑料购物袋的经营者开展一次全面的集中清查行动。
回忆上世纪80年代初,免费塑料袋最先从广东零售行业流行到全国,还曾有媒体热情地颂扬了这一“便民举措”,称其开启了消费领域的新篇章。20多年后,中国百姓却要开始考虑重新提起当年的竹编篮子和布兜了。
在家乐福超市门口,广州市民储德武说:“我想绝大多数市民还是愿意接受的,毕竟环保意识已经深入人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