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天津视窗10月7日电:近年来,老年人对生活质量要求越来越高。据统计,以去年底本市60岁及以上老龄人口156.29万人计算,如按照每名老人每年购买老年商品800元计算,该群体的年消费能力就已超过约12.5亿元。但不少商家没有老年人用品销售专柜专区,适合老年人的商品不仅数量少而且品种、款式也单一。随着“银发浪潮”的到来,“银发经济蛋糕”该如何来开发?
“银发”生意不赚钱
连续几天,记者通过电话分别向本市10家大商场咨询,在重阳节当天有没有推出针对老年消费者的活动时,得到的答复都是没有。本市某商场的策划人员称:“老年人消费能力有限,商场里的服装和其他商品价格一般都较高,就算儿女愿意花钱购买,老年人还不舍得呢!”而本市某大型连锁超市的负责人则表示,会在重阳节当天举行“满100送10元”的优惠,预计适合老年人的奶粉、蜂蜜、核桃、桂圆等食品会多卖一些,但也不会成为主打。
目前,童装专卖店、妇女用品专卖店、时尚专卖店比比皆是,可专门的老年生活用品商店除了“老美华”外极少,几乎都“衣”、“店”难觅。一些超市、商场即便有少部分老年用品专柜,也大多没有设立在主过道上。对此有商家表示,尽管有部分老年人的消费观念发生了转变,但大部分老年人仍对能省则省的传统观念持坚守态度。与儿童、年轻女性等市场相比,赚取的利润有很大差别。设置的老人柜台也不是针对老龄群体,而是针对他们的子女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