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已崛起为世界第二大奢侈品市场,很有可能在未来几年冲抵第一。但是这种奢侈品热出现在一个人均GDP排在世界90多位,并且尚有两千多万的极端贫困人口的国家,真的是一件幸事吗?
病态的中国式奢侈品热
一个尚未富起来的国家,崛起为全球第二大奢侈品市场
奢侈品被定义为“一种超出人们生存与发展需要范围的,具有独特、稀缺、珍奇等特点的消费品”,是一种非生活必需品。一个社会对于奢侈品的消费能力,本应该是与其经济发展程度相适应的,但是中国作为一个尚未富起来的国家,竟然以迅猛之势崛起为世界第二大奢侈品市场。
目前,中国奢侈品消费已占全球市场的25%,超过美国成为世界第二大奢侈品消费国。今年以来,多家机构报告预测,最晚至2015年,中国将继美国和日本之后,成为全球最大的奢侈品市场,戴上世界奢侈品消费的王冠。
但是即将冲上奢侈品消费顶端的中国,还是一个尚未富起来的国家。中国人均GDP排在世界90多位,并且尚有两千多万的极端贫困人口。有媒体报道称,中国将在今年将贫困线认定标准从人均年收入1196元上调到1500元左右,届时贫困人口数“再回到九千多万甚至上亿都有可能”。
普通白领省吃俭用买奢侈品,腐败官员花公款购买奢侈品
事实上,一些购买奢侈品的主力军本身并不具备追求奢华的经济能力。数据显示,中国奢侈品的消费主流群体过于年轻化,集中于25到45岁之间,平均比欧洲的奢侈品消费者年轻了15岁,比美国年轻了25岁。而世界上奢侈品消费的平均水平是个人财富的4%,但中国的一些消费者,特别是年轻人,却用40%甚至更大的比例去追求奢侈品。这些消费者中很多都是普通白领,省吃俭用只为购买一件奢侈品。
还有一群“最不该购买奢侈品的人”也推涨了奢侈品热,这就是政府官员。北京一家媒体曾随机抽取该市法院2005—2007年间审理的100件受贿案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官员过年时收受的礼单中,轿车与房子都只分列第二和第三,名列第一的是“小件奢侈品”。
在一个健康的奢侈品市场,买家的社会地位、财富和生活方式应该是一致的,而中国却大多割裂开来:有社会地位、没有财富的官员,以及财富和社会地位都不具备的普通白领都成了消费主体,这是非常畸形和病态的。
奢侈品热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中国实体经济投资不足
先富阶层本应该将财富用于再生产,以实现“先富带后富”
一份来自于胡润的“2009富豪消费价格指数”报告显示,中国大陆的高端奢侈品消费群体中,有82.5万人的资产在千万之上,身价上亿的则有5.1万人。而另一份调查报告,身家10亿元人民币以上的富豪从2000年的24人增加至2010年的1363人,平均年增50%。
中国式奢侈品热的出现是基于严重的贫富分化的。当下中国奢侈品消费的主力,大多是借着改革开放的政策春风富裕起来的先富阶层。这一群体本应该发挥“先富带后富”的作用,将财富用于投资实体经济,扩大再生产,创造就业机会,但是部分人却选择将财富挥霍于购买奢侈品。
新富们往往将奢侈品当做身份地位的象征,近乎盲目的购买奢侈品。英国《经济学人》杂志最近说,“日本人曾经被认为是最盲目的消费群体,而现在中国人大有取而代之的趋势。他们接受那些并不十分了解的知名品牌,并以自己的理解去消费它们。”
想认识全国各地的创业者、创业专家,快来加入“中国创业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