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撑起这种工厂化运作的,是阿里小贷公司背后强大的信息系统和数据支持。
据阿里小贷公司相关人员介绍,小微企业大量数据的运算依赖互联网的云计算技术,不仅保证其安全性和效率,也降低了运营成本,同时简化了小微企业融资的环节,可以为小微企业提供365*24的全天候金融服务,“都是基于国内小微企业数量庞大,且融资需求旺盛的特点设计的。”
与同样以微小贷款著称的包商银行相比,截至2012年6月末,包商银行累计发放微小企业贷款20.90万笔,金额326.06亿元。同期阿里小贷公司已累计为超过13万家小微企业提供融资服务,贷款总额超260亿元,不良率为0.72%。
包商银行从2005年便开始致力于微贷,而阿里小贷公司才涉足短短两年,不得不说,相对于银行通过信贷员一家一户跑微贷,阿里小贷公司颇有些坐等客户上门的轻松意味。
包商银行微小企业金融部总经理赵梦琴曾经向记者坦言,散户微贷的难度在于,信息不透明程度高、担保抵押缺失、贷后监控成本高、不确定因素很多,然而在阿里小贷公司,所有依附于人工收集的信息全部能够从网络上获取。
一笔贷款发放之前,可以通过客户的信用和资金流转记录确定其信用水平,发放之后,又可以通过支付宝等渠道监控其现金流,是否出现与贷款目的不符的资金运用一目了然,企业每笔交易的收益也尽收眼底,强大的数据后台让阿里小贷公司对企业的真实财务数据了如指掌;另一方面,商户通过支付宝进行交易,一旦出现违约风险,阿里小贷公司可以通过支付宝随时掐住商户的现金流,保障贷款的安全性。
“客户的网上交易情况全都在阿里巴巴控制之中,但是对于银行来说,如果遇到某些不诚信的小企业弄虚作假、粉饰报表,就可能得不到企业真实的财务数据而掩盖了风险。”曾刚表示,阿里巴巴利用自身优势对风控成本的降低与传统信贷相比几乎是天壤之别,“甚至不需要一个信贷员就可以完全掌握商户的情况,这种巨大的数据支持是阿里巴巴的财富。”
阿里小贷公司相关人士也表示,重视数据,而不是依赖担保或者抵押,降低了小微企业融资的门槛,也让小微企业在电商平台上所积累信用的价值得以呈现。
短暂蜜月
阿里巴巴想实现自己客户的信用价值已经不是第一次了,2007年至2010年左右,阿里巴巴曾经与建行有过短暂的蜜月,推出了名为“e贷通”的贷款产品,阿里巴巴向建行提供“诚信通”和“中国供应商”会员企业的基本资质和多年一笔一笔交易累积起来的评价记录。
彼时,阿里巴巴已经建立起一整套信用评价体系与信用数据库,以及一系列应对贷款风险的控制机制,并开始以自身的交易平台优势帮助建行对客户进行风险控制,甚至包括针对网络特性制定的坏账客户“互联网全网通缉”。这些举措亦获得了建行的认同,一时间其创新模式和打开广阔市场的预期着实令人向往。
然而好景不长,阿里巴巴虽一直宣称自己不为盈利,但是小贷丰厚的收益让其眼馋不已,另一方面,建行的强势及对贷款审查的保守,使得阿里巴巴妄图为网商大规模发放贷款的设想困难重重,二者从理念到风格上的不匹配为分离埋下伏笔。
有数据、有平台、有资金,阿里巴巴很快从合作失败的阴影中走了出来,阿里小贷公司应运而生。“而此时的阿里巴巴,已经在和建行的合作中积累了不少放贷的知识和经验。”前述股份制银行中小企业金融部门总经理告诉记者,“当然建行也从中看到了商机,一直在搞电子商务,当然目前跟阿里巴巴相比还不是一个量级。”
直到今年6月,建行的“善融商务”平台终于上线,其运营模式与淘宝颇为相似,分为个人商城和企业商成两个端口,个人商城的页面设计则更类似于京东商城,为企业及个人提供融资、理财、分期付款等多种金融服务。
“建行之所以做网络平台,无非是看到了阿里巴巴电商网络的核心在于对客户信息数据的全方位掌控,掌握客户信息走到哪儿都是一个银行信贷业务和风险控制的根本。”哈尔滨银行副董事长兼董事会秘书刘卓表示。
亦敌亦友
对于阿里小贷公司的崛起,银行界反应不一,长于营销大客户的大银行似乎并未把这家小贷公司鲸吞小微市场的气象放在眼里,但是一些致力于微贷的中小银行及城商行却着实有些坐不住了。
提到阿里小贷公司,很少上网购物的赵梦琴对其具体模式的理解还是有点模糊,但她亦认同其规模会越来越大的说法,因为“客户已经是它的了”。
如此一来,对银行的微贷客户是否会形成冲击和分流作用呢?赵梦琴认为,包商服务的微贷客户是拥有实体店面或做小买卖、开小超市的客户,绝大多数都不是网络商户,目前来看冲击并不算大,但是如果越来越多的人选择网上开店,那么增量的客户或许会有影响。
她同时认为,淘宝或者阿里巴巴的商户大部分从事销售或流动领域,这只是产业链条中的特定环节,链条上及链条外的东西还有很多,比如生产、加工等类别的企业客户,“再往外延伸的环节不可能很快被通吃,现在阿里巴巴发展得快是因为它掌握了产业链中最稳定的部分,将来如果要进一步扩张产业链,还存在整合问题。”
即便如此,一些以微贷为主业的城商行还是被“吓出了一身冷汗”,今年4月,民生银行、包商银行、哈尔滨银行牵头成立的“亚洲金融联盟”,其中一项重要目标就是联合联盟成员建立电子商务平台,发展多元化的微贷业务,与新兴金融体分庭抗礼。
实际上,根据阿里巴巴平台调研数据,约89%的企业客户需要融资,融资需求在50万以下的企业约占55.3%,200万以下的约占87.3%,而200万以下的融资需求则永远是传统金融的短板。
“很多人认为阿里巴巴抢了银行的生意,其实由于微贷业务管理和风控的成本过高,本身就不符合银行的信贷客户定位,所以才会有小微企业融资难的问题。”曾刚称,阿里巴巴100万的门槛决定了它目前与银行之间是“互补关系”,而非绝对的谁替代谁,“所以我不一定很看好小额贷款公司,但是却对阿里巴巴非常看好”。
但是阿里小贷公司毕竟不是银行,对银行来说,贷款只是其核心业务的一部分,银行的优势和特性在于还能吸收存款,以及提供其他多层次全方位的金融服务。
对于小贷公司最大的限制在于,向客户发放的贷款只能来源于股东的注册资本金,同时若公司在银行获得授信,央行规定不超过注册资本金50%的部分可以放贷,因此,无论每天成千上万的商户和个人消费者向支付宝输入多少资金,无论这些资金在支付宝的池子里趴了多久,理论上阿里巴巴都不能将这些钱用于发放贷款,否则就涉嫌非法集资。
目前,浙江和重庆两家阿里小贷公司的注册资本金达到16亿元人民币,虽然可以比肩小型银行,但相较其平台上庞大的客户群,贷款资金的来源问题迟早会成为其发展的桎梏。
王彤亦表示,除了资金问题,小额贷款公司自身也面临着较为沉重的税收等成本负担,“而非金融机构的身份,使得小额贷款在所享受政策等方面与金融机构有着天壤之别,发展前景上也更为模糊”。
现在,赵梦琴开始研究起了这家小贷公司,她表示,未来不排除会和相关电子商务平台合作,开拓新的微贷市场。
刘卓则告诉记者,现在某些南方城商行很希望与阿里小贷公司合作,但是都被拒绝了,或许阿里小贷公司还是倾向于自己拿银行牌照或者依附于更大的金融机构。”
想认识全国各地的创业者、创业专家,快来加入“中国创业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