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饼难充饥
鉴于上述浓郁的投资竞赛性质,地方版的“稳增长”明显有些变味。而变了味的政策能在多大程度上助力经济呢?
从各地出台的政策来看,地方政府刺激经济政策主要分为两种,一是出台各种投资计划,以拉动投资为主,二是以刺激消费为主,其中拉动投资的政策占绝大多数。再从拉动投资的项目来看,大部分是基建,但也有不少产业项目,且所谓新兴产业与传统产业混杂。
比如天津要在今后4年投入1.5万亿元重点建设10条巨型产业链,重庆工业将累计投入1.5万亿元,重点振兴电子信息产业、汽车产业、先进装备制造业等七大工业产业。四川此次公布的Cye“四个一批”项目共计26184个,其中有市中区十里休闲观光走廊、大千园改造提升等所谓基建项目,也有川威提钒二期工程、东方红建材公司新型干法水泥生产线、城西工业园区、塔罗科血橙基地等产业项目。
对此,赵长茂认为,投资一定要注意结构,产业项目应尽量选择新兴战略产业,而不能为了规模和速度投向钢铁、水泥等长线产业,实践证明这些产业经济稍一降速就会遭到挤压。“即使地方觉得有投资某产业的必要,也要注意地方之间的投资趋同。”
哪怕是看似稳妥的基建,赵长茂提醒说,观光改善型的所谓基建项目也可能造成资源浪费,应着力选择涉及民生的重要项目,比如地铁、欠发达地区的公路等。
“要小心上一轮的通胀和泡沫,不能说想投什么就投什么。”赵长茂强调,十二五规划的主线是转变发展方式,主要任务是调整经济结构。当前为遏制经济下滑而实施“稳增长”,的确需要投资,但如果稳增长偏离方向,经济结构可能进一步向不合理的方向发展,走回老路。
“上一轮的大规模投资花了好几年才消化完。”陈鸿宇说,“这一次一个省就6万亿,这是什么概念?又会带来多大的产能过剩?”陈鸿宇说。
“这是地方政府对于当下经济形势明知不可为而为之。”陈鸿宇认为,20万亿完全可能只是画饼,因为没有那么多资金来源。即使地方拿到了中央的“路条”,批下了项目,真正上马时,若没有企业愿意出资,项目也只是空话。赵长茂也认为,考虑到地方债务风险,银行不会盲目贷款,地方政府难以筹资。
欧洲中国商会中国区秘书长宗伟接受南都记者采访认为,上一轮的过度投资和通胀,也是造成今年以来中国经济大幅下滑的原因之一。中国的当务之急应是有效推出经济改革措施,而不应一味急着推高经济。相反,当前的放缓,恰恰是过去粗放的经济发展方式转向科学发展道路的良好契机。
想认识全国各地的创业者、创业专家,快来加入“中国创业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