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成长计划”助力中小企业
本报讯记者江南报道:省、市、县三级财政,乃至有条件的乡镇,都要安排中小企业发展专项资金;在全省构建中小企业创业辅导网络,聘请“创业指导师”,免费帮中小企业破解“成长的烦恼”。浙江省首部促进中小企业发展地方性法规——《浙江省促进中小企业发展条例》日前审议通过。
浙江是中小企业大省,目前全省各类中小企业30.31万家,占企业总数的99.6%,中小企业创造的税收占全省财政收入近六成,外贸出口占全省七成。调查显示,目前浙江九成以上的中小企业有“危机感”,面临自主创新能力不强、经济质量不高等难题。浙江省政府已将实施中小企业“成长计划”、培育1万家专业特色强的成长型中小企业,列入“十一五”规划。
新颁布的《条例》明确了扶持中小企业发展的财政金融政策。省级财政预算在安排中小企业发展专项资金时,将根据年度财政收入情况适当增长,各级扶持中小企业发展专项资金,将重点用于扶持初创的小企业和具有成长性的中小企业。去年浙江在全国率先试点的“小企业贷款风险补偿”办法,将继续深入实施。另外,浙江省内金融机构如向年销售收入500万元以下的小企业贷款,可获得政府给予的风险补偿。今年,浙江全省将拿出共计9000万元风险补偿资金,预计可新增小企业贷款180亿元,同时,建立中小企业产业投资基金项目库,帮助最具成长性的中小企业打通直接融资渠道。
《条例》还规定,禁止任何机关和单位非法增加中小企业负担、侵犯中小企业合法权益。县级以上政府都将建立中小企业负担监测制度,对维护中小企业合法权益情况监测督促。
本报讯江苏省经贸委日前公布,今年1至6月,全省民营经济共完成增加值4468亿元,比全省GDP增幅高0.5个百分点,全省新登记注册私营企业5.8万个,同比增长5.9%,相当于平均每天诞生私营企业322个。
据江苏省经贸委介绍,江苏民营企业以制造业为主,面临能源、原材料价格近期不断上涨带来的挑战。尽管如此,江苏民企上半年总体运行质量良好。全省民企利润总额同比增长40.65%,高于销售增幅8个百分点。同时,江苏民营经济地区发展更趋协调。上半年,苏北规模以上中小民营工业销售收入同比增长40.9%,比苏南高9.7个百分点。
在持续快速发展的同时,江苏省民企仍然面临“融资难”和“用工难”的问题。《江苏省中小企业促进条例》3月1日起开始实施,从上半年数据看,银行对中小企业贷款增加较快,但面广量大的中小企业融资仍然不易。同时,苏南、苏中、苏北地区均面临“招工难”,解决劳动力供给不足和保持员工队伍稳定,成为推进民营经济的重要课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