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猎头竞相出手《赢在中国》选手 日前,中华英才网猎头事业部总经理叶慧女士向《赢在中国》项目组表示,将在《赢在中国》选手中挑选优秀者胜任高薪职位。
“客户和我本人都看过《赢在中国》,发现很多选手不仅是激情四射的创业新秀,如果请他们到企业,他们也会成为管理或者营销的高手。”叶慧透露,目前她们正在收集分析选手的简历和背景材料,并将尽快与符合条件的选手取得联系。
随着《赢在中国》电视选拔的渐进高潮,还有不少企业也直接找到栏目组,将寻找人才的目光投向参赛选手。
8月17日,贝发文具集团董事长、总裁邱智铭8月17日做客雅虎《赢家访谈》时表示,贝发将以百万以上年薪聘请“赢在中国”一名优秀选手,担任贝发集团奥运项目新事业发展部总监。邱智铭表示,这一职位将是贝发百万年薪招聘中的一个,他们将从赢在中国的选手中选拔出若干优秀人才,担任贝发事业下一批重要职业经理人的职位。
叶慧与邱智铭都曾在《赢在中国》3000选手面试阶段担任过面试官,对选手的整体素质给予了很高的评价。
邱智铭认为, “赢在中国”的一些选手很有战略眼光,有很好的创业目标和系统性的策划能力,同时具有很强的整合资源能力。在他看来,走到最后的选手固然优秀,但中途没能晋级的选手也未必就不是强者。也许他不适合做创业者,但却可能是个出色的职业经理人。而贝发文具集团,可以为他们提供非常好的平台、条件以及资源。
作为国内资历深厚的猎头专家,叶慧更多地看到选手的创新能力与他们遵守商业规则的统一。对于以往创业者不合适成熟企业的观点,叶慧认为,在《赢在中国》的选手中,不少人拥有过在大企业工作或管理的经验,这种经历加上他们强烈的成就驱动和创新意识,会让选手更珍惜、更懂得如何驾驭一个大的平台。
《赢在中国》36强选拔赛播出后,不少企业打来电话,希望能与选手面谈聘用、合作事宜。中华英才网人才研究中心专家表示,《赢在中国》采用国内罕见的长达数月的电视选拔,挑选理性的商业精英,改变了以往人们展现才华和个性魅力的一般模式,客观上为企业开辟了一条发掘人才的新路径。但专家同时表示,企业的橄榄枝有多少选手会接收还是个疑问,所以,《赢在中国》还没有真正成为双向的人才交流平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