搭建创业平台 健全激励机制
【人民日报】青岛四万多人自主创业
(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以激发社会活力增进团结和睦·)
本报青岛12月13日电 记者宋学春报道:青岛市市北区居民吕明是部队转业干部,在市劳动部门开办的就业训练中心学习后,他于去年3月办起“七里香菜馆”,最近正筹备开办第二家连锁店。通过营造良好的创业环境和机制,近3年来,青岛市已扶持4.36万人当上“小老板”,带动就业9万多人。
青岛市目前已建立4个创业培训基地,成立了创业指导中心和600多人的创业专家志愿团,为有意创业者建立起政策咨询、项目开发、开业指导、贷款担保、后续服务“一条龙”工作平台,并在税收、行政事业性收费方面给予减免等优惠。市财政还安排2000万元建立小额贷款担保基金,为失业人员自主创业提供小额贷款担保。2005年11月,青岛启动“1126”万人创业行动,计划2006年内实现扶持1000名大学生、1000名外来人员、2000名农民工、6000名失业人员创业的目标,截至今年11月底已全部实现。
在实施名牌战略20余年、形成品牌集群的基础上,今年11月,青岛成立“名牌战略推进委员会”,进一步引导企业创新品牌,并在产业政策、要素资源配置、企业家及人才使用等方面予以倾斜:对重点产品给予资金重点支持,包括银行给予重点产品技术改造项目低息贷款,将企业上缴的基本折旧费基金优先用于发展重点产品;建立专项基金给予优先补助、增拨科研经费;每年表彰奖励获得国家奖项的企业和有功人员。到目前,青岛共创出中国名牌54个、山东名牌199个。今年,青岛45个产品被新认定为山东名牌产品。
基层之声
青岛市经济贸易委员会主任刘伟——
创业环境是激发创造活力的重要因素,好的创业环境需要政府积极培育、社会大力营造。培植名牌产品、培育名牌企业和培养知名企业家三者紧密结合,是青岛激发社会活力、实施名牌战略的成功之道,得益于政府为企业营造了一个和谐的发展环境、建立起良好的创业促进机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