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西峰:打工潮正在演变为创业潮
1987年,初中刚毕业的李小峰便只身外出渭南打工,从渭南瑞雪面粉厂打零工开始,每天起早贪黑,打包抬粮,打扫卫生,常常干最重最累的活,经过12年的辛苦[创业网www.cye.com.cn]打拼,有了一些积蓄。1999年,他回到家乡投资20万元办起了“西峰利兴面粉厂”,根据十多年的打工经验,他的面粉厂效益一路看好。2004年,他又投资360万元,建成了庆阳市唯尔康食品有限公司,公司主要以面粉加工为主[创业网www.cye.com.cn],公司年加工小麦、小杂粮3500吨,创产值520万元,实现利税50万元。如今,在西峰区象李小峰这样从打工仔到回乡创业做老板的就有900多名。
西峰区按照培训、就业、维权、返乡创业的工作模式,积极打造一条“输出富余劳动力--打工积累资金技术--返乡创业--安置富余劳动力”的劳务输出链条。2006年,西峰区创[创业网www.cye.com.cn]劳务收入2.5亿元,而今年上半年已实现劳务收入2.16亿元,劳务收入已占全区农民人均纯收入的半壁江山。与此同时,有900多名昔日的打工仔,现[创业网www.cye.com.cn]在已成为西峰工业、农产品加工业、服务业、交通运输业、商务领域的领军人物。区委、区政府提出的‘输出劳动力、引回生产力,输出打工者、引回小老板’的理念,而今终于开花结果,打工潮正在演变为创业潮。
返乡创业潮有力地推动了农业结构调整。回乡创业者中有相当数量的人依托当地资源,从事特色种植、畜禽和水产养殖及农副产品深加工。15年前离乡[创业网www.cye.com.cn]打工的什社乡青年张成生2005年回到了家乡,在西合公路庙张段建办了一个畜牧场,占地2亩,投资50多万元,现养羊300多只。目前,全区外出打工返乡者中有170户成为种植大户。
工业不发达是长期制约西峰发展的重要因素,回乡创业者通过股份合作制、股份制、独资、合伙经营等形式,创办、领办企业,促使资金、先进技术等资源向工业集中,大提高了资源[创业网www.cye.com.cn]整合和集聚能力,推动了县域经济的快速增长。帅忠奎打工3年后办的西峰区[创业网www.cye.com.cn]前进机械厂已成为庆阳市砖机制造业的龙头企业,固定资产和流动资金投资达到300多万元,企业安置了50多名下岗职工和农民工,平均每月工资都在1200元左右,高者可达3000元。
创业潮助推了城市化建设的进程。返乡创业者着力于投资于非农产业,有效带动了城镇人口的集聚和为居民、企业提供服务的第三产业发展。西峰房地产开发势头方兴未艾,据不完全统[创业网www.cye.com.cn]计,在西峰购买商品房的有30%上是外出务工经商致富的人员。
返乡创业潮还促进了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在返乡创业人员思想、观念、信息、技术的直接影响下,相当一部分农民消除了“等、要、靠”的消极思想[创业网www.cye.com.cn],先做打工者、后做小老板的意识明显增强,学技术、学技能、学政策、学法规已形成风气,农民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积极性明显提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