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本是农闲时节,然而在夏邑县火店乡李店村王书勤的家里20多名工人正忙着赶制一批发往广州的宫灯。各式各样的红灯笼摆满一院子,在灯笼堆里王书勤正给灯笼贴商标,忙得不亦乐乎。
早些年,在广州做小买卖的王书勤发现广州有不少做宫灯的厂家,不但做出的灯笼好看,销路也好。他决定在李店办宫灯厂。刚开始,宫灯厂规模小,销路也不太好。为打开市场,他对传统的宫灯制作工艺进行大胆改进,开发了金童玉女、吉祥如意等30多个富有时代气息,能顺应市场需求的新产品。他的宫灯以价格低廉、式样新颖、做工精细等特点深受广大消费者的欢迎,渐渐地生意越来越好,宫灯厂的规模越来越大。
“最值得骄傲的是我们的宫灯被选中,挂到了北京天安门和人民大会堂。”在回忆那些历史时王书勤一脸掩不住的自豪感。
王书勤的创业成功,带动了全乡1500多户村民做宫灯。逐步形成了以李店村为中心的手工艺加工基地。产品销往上海、苏州、广州等城市,占全国市场80%%以上份额,还远销日本、韩国、新加坡等国家。今年,火店乡被省文化厅命名为河南省民间文化艺术之乡。夏邑县成了全国最大的灯笼手工艺品加工基地。
宫灯给当地农民带来了新生活。走进王书勤的家,二层小楼上新安了空调,农家院里停着小轿车。楼上书房里电脑装了宽带,他用电脑设计产品,上网发布销售信息。如今,他的儿子也到县城办企业,在城市里占据一席之地,已经成了都市人。
“现在,俺村正在规划手工艺品工业园,将来要建成全国最大的手工艺品加工城,那时村民的日子会更好。”王书勤对李店村未来的发展充满憧憬。说话间,他的手机也响了,又有客户要他赶制灯笼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