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正在大洗牌,很多霸主的地位在动摇
不管是否愿意,中国经济正进入另一次转型期;近三十年来主要由出口和投资推动的经济,正逐步转向内部消费为主。
低附加值工业面临淘汰
为避免上世纪90年代日本经济大衰退或1997年东南亚金融风暴在中国重演,政府正一步步配套措施,力求将劳动密集型项目如纺织业、成衣业、玩具业、家庭用品制造业等过去推动中国工业化的主力,转型为高增值项目。不然,迟早难免淘汰命运。这类不易面对的局面,往昔的日本及东南亚最[创业网www.cye.com.cn]后也得处理,相对来说,它们的转变更多由市场力量推动。而政府居安思危,“十一五”规划起,低附加值工业在中国境内的生存空间都在转化。珠三角曾经辉煌的制造业,现在正遭遇淘汰过程,无论由市场力量主导或由政府主导都好痛苦,亦好无奈,只能主动求变求存。
商海沉浮,不进则退
笔者在上世纪90年代初走访过一些年赚百万元的公司,当时他们的掌舵人确实非常了不起,但到了今天,幸存下来的某些企业老板,仍然不过是年赚百万。
上世纪90年代,我亦认识许多被看作非池中物的政学界朋友,他们下海之初,想法一流,臧否商界,往往令我醍醐灌顶,大有收获。但2007年此际回顾,又发[创业网www.cye.com.cn]现他们未有太大成就。个中理由,看来还是因为他们确实能想,但是确不能干,甚至是不敢干!与此对应的是,也有一些突然暴发者,第一桶金或者机缘巧合,上世纪90年代控制资金千万元计算,很有实力。但他们做生意往往凭一时高兴,计划缺乏,过程失控,十个项目,十个烂尾。其中一些名[创业网www.cye.com.cn]字已经成为大败局等教学案例中的典型,至今大牛市时想起那批枭雄,仍然让人唏嘘。他们虽然敢作敢为,或者能干,但是任意妄为,不识大局,想得太少,或者根本想错方向,焉能不败。
旧霸主动摇,商机无限
回看过往短短几年,一样有很多企业家大展身手的去处:
2001年,中国原材料出现短缺而依赖进口带来机会。2003年非典之后,压抑的购房需求逐步爆发一旺五年!2005年中国进出口贸易大增,能源资源行业价格直线上升。2006年开放市场,航空业、金融业及零售业增长浮现。
2008年后的商机更大。经济大转型,相当于大洗牌,以前的很多霸主和龙头地位动摇,正是更多挑战者把握时机发力的机会。13亿人口的市场越来越开放,能想能干者,自然有办法走位取势,微妙之处,值得细细体味。
* 作者为财经作家,长期致力于研究中国商业环境和企业案例。luxinzhi@gmail.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