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广示范点,提高山地创值率,加快生态林业县建设
惠来再掀林业创业热潮 □特约记者 唐桂彪
看着满山遍野的林木郁郁葱葱,青翠欲滴,黄汉江兴奋不已,他说再过几年,这几千亩的荒山将变成“金山”,农民兄弟将有好日子过了。黄汉江是惠来县葵潭镇圆墩村支部书记,他选准农村经济发展路子,承包山地3000多亩,种植加勒比松经济林,带领村民耕山致富。
目前,惠来县林业局及时总结、推广圆墩村等地经验,引导山区农民靠山吃山,向荒山要效益,大力种植商品林,提高山地创值率,增加收入,在全县掀起了新一轮林业创业高潮。县林业局局长杨宣告诉笔者,惠来共有林业用地90多万亩,且大都适宜种植商品林,“绿色”产业大有文章可做,可做深做透。他说,这既能为当前如火如荼的新农村建设探索出一条新路子,又能推进全县林业生态建设,何乐而不为呢?
示范带动,耕山致富
圆墩村是惠来西部一个山区村庄,有山地近2万亩,原以种植菠萝等水果为主,近年来因水果价格下跌,挫伤农民积极性。作为村带头人的黄汉江在分析、比较后,依托资源优势,选准商品林种植这一突破口,宣传、鼓励农民发展速生树种植,并带头承包山地造林,示范带动。同时,村又理顺好山地承包关系,做好规划,通过招商引资,发动个体户、外商等投资发展林业生产。去年以来,该村已初步吸纳各类资金100多万元,准备种植用材林7000亩,将会带来可观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
与圆墩村同样发展商品林生产的还有青坑林场,通过承包、租赁、转让、合伙等形式,进行林业项目开发。目前,该场已吸引社会资金1400多万元,发展速生丰产林2万亩,其中桉树1.7万亩。
引导推广,生态建设迈新步
去年以来,惠来县林业局明确思路,以点带面,狠抓造林绿化,加强森林资源的综合管护,林业生态建设迈开新步。至目前,全县共造林1.85万亩,使林地面积达到70多万亩,森林覆盖率42.3%,森林活立木蓄积量60多万立方米。
按照“因地制宜、适地适树、合理布局”的原则,县林业局抓好生态公益林林分改造,实施对其他低效林种改造,加大对工程造林抚育力度。在深入调查摸底的基础上,合理制订出改造规划,逐步组织实施。至目前,全县已完成生态公益林林分改造5980亩,投入资金约150万元。其中在神泉镇图田村、隆江镇林沟村等地完成沿海防护林改造2280亩,在东港镇长围村、鸟坑村等地深汕高速公路两侧完成林分改造3700亩。
发展速生丰产林,不但投入少、效益高,而且生产周期短,对生态公益林还起间接保护作用。县林业局大力宣传发展速生丰产林的种极意义,消除农民顾虑,坚持“谁种谁有,谁投资谁得益”原则,努力探索多元主体投资林业新机制。据统计,去年以来,全县营造速生用材林面积共13520亩,投入资金476万元。同时,做好今年造林绿化工作,至目前,全县完成整地3.1万亩,育苗300万苗,为新一年造林打下良好基础。与此同时,县林业局还加大森林防火、依法治林工作力度,防治并重抓好森林病虫害控制工作,促进林业快速健康发展。
规划展望,打造绿色惠来
林业是一项重要的公益事业和基础产业。为加快惠来林业发展,全面推动林业生态县建设,促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县委、县政府通过调研、论证,己制订出加快林业生态县建设的意见,描绘林业发展蓝图,提出至2010年,全县荒山荒地均造上林、种上树,森林覆盖率达45%以上,基本实现创建林业生态县目标,打造绿色和谐惠来。
为实现这一目标,县已成立专门领导机构和办事机构,落实分工协作责任。鼓励全县各地更新观念,放手发展非公有制林业,实施林业分类经营,建立起政府投入和激励机制,向新一轮林业创业发起冲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