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罗斯政府日前作出决定,从今年4月1日起,全面禁止外国人在俄从事零售业。“禁商令”的出台引起中俄各方密切关注,在俄华商纷纷挥泪甩货,人心慌乱,如临大祸(详细报道见本报1月5日《俄罗斯零售业“排外” 中国10万商人或遭重创》)。
但专家认为,既然俄政策已经出台,中国商人就应该正常面对,在政策允许的情况下寻求新的出路。更何况,从某种程度上讲,俄新政也促进了仍想在俄从事零售业的华商的理念转变、规范经营,同时也催生了俄临境地区——我国东北地区很多新的商机,尽管中国对俄出口肯定会受到不小冲击。
“禁商令”下的新出路
随着俄新政策的逐步实施,目前中国驻俄使馆正加紧对俄有关政府令及相关法规进行研究,并与俄相关主管部门保持经常性联系,要求俄方循序渐进地妥善处理有关问题。
更多遭受重创的中国商人目前也正在积极地寻求问题的解决办法,以应对俄这一新法案。一些商人认为,可以雇用俄方售货员继续经营。只是真正合适的俄罗斯售货员并不好找,而且费用很高。据了解,一个中国售货员的工资一般是每月400至500美元,而一个俄罗斯人的工资是中国工人的两倍以上。来自成都的张老板说,他以前雇的中国小伙子会俄语,又能干,晚上还能帮着接货,每月工资不过500美元。而如果雇一个俄罗斯人,每月得多付500至700美元,还不如中国人能吃苦。
另外,调整经营模式,走正规化发展道路也是条不错的路。在俄华商可以在当地寻找可靠的合作伙伴来负责经营,或者在当地注册一间正规的公司,合法经营和纳税。有已经回华的商人告诉记者,中国商人靠“练摊"赚钱的日子一去不复返了。他认为,俄政府这次“铁腕”治市场,也是不得已而为之。一是集贸市场里商品质量参差不齐,消费者权益得不到保障;二是市场里现金交易造成大量国家税收流失。“俄罗斯以后也会像中国一样,给个体商铺发执照,统一管理,统一税收。国家税收流失,应该是俄罗斯这次出新政的主要原因。”
此外,俄一些地方政府也在通过各种渠道从俄移民总局积极争取允许外国人经商的名额。俄中边境城市布拉戈维申斯克的中心市场还为当地华商找到了一个“两全其美”的解决办法。据该市场经理兰金介绍,他们计划让中国人从事批发,或者为他们在商店里辟出经营场所。
上述回华人士也认为,改走批发或自主经营是有实力的中国商人以后要走的路。他已咨询过相关人士,新政策并不限制外国人从事批发业务。“我们以后要自己清关,向俄罗斯海关租仓库,成立公司,走公司化经营,或者自己生产,自己经营,不能再简单地做‘倒爷’了。”
而在邻近布拉戈维申斯克的滨海边疆区,尽管市场摊位的零售只占该地区商业零售总额的14.3%,但该地区行政长官达里金仍不敢掉以轻心。他已经表示,为使物价上涨幅度减少到最低程度,滨海边疆区各城市和地区将建立批发市场,以保障居民能买到廉价的商品和食品。
“整顿市场秩序并不是为了打击外国人,而是打击不文明的商业行为。”达里金强调。
针对俄出台新修订的“移民法",中国驻俄罗斯大使刘古昌向媒体表示,俄新法规的实施在短期内会给旅俄华商带来一定影响,但从长远看,更有利于华商在当地长久经营和发展。他表示,广大华商应尽快适应形势,重新规划发展思路,更好地发展自己,同时使馆将对此进行协助和指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