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创业起点比温州高
昨日,“温州创业模式”报告会举行新闻通气会。
20多年前,武汉人还在细数自己口袋里有多少斤粮票时,温州人已经开始“千山万水觅市场、千军万马办企业”了。
上世纪80年代初,温州人高调发展市场经济,成为第一批吃螃蟹的人。之后的每一次经济转型,温州人都凭着超前的商业意识和经验,准确把握每一次市场机遇,一路走在全国前列,一路也经历了艰难曲折。
学界由此总结出了温州模式:放手发展市场经济、民营经济,以农民为创业主体,以家族企业为主要形式,小本起家,区别于以集体经济为主的苏南模式。
今天,武汉已掀起“全民创业”热潮。刘爱芬认为,武汉现在的创业起点、环境都比当初的温州要好得多。
武汉不可能克隆温州
武汉可以走温州的老路吗?刘爱芬坦言:“武汉是一个包容性很强的城市,但武汉不可能克隆温州。”她说,曾经有很多城市学习温州,想“重新打造一个××地的温州”。就武汉来说,温州开始全民创业时和武汉的历史背景完全不同,温州人的性格与武汉人存在差异,温州的文化与武汉也有区别,武汉注定比温州拥有更高的起点和更好的创业环境。
艰苦创业和创新不能丢
“温州人当年创业,能有几百元起步,办个家庭小作坊就不错了,现在武汉人创业,动辄几百万起步,办大企业。就算有实力办大企业,也要做好能吃苦的准备。”
她认为,艰苦创业的意义在当今社会更加深刻,除了能适应艰苦的环境,还要有能承受挫折和逆境的能力。而不断创新是温州人成功的另一个法宝,在武汉同样管用。
全民创业不能牺牲环境
她担忧地说,温州当年全民创业,付出过很沉重的代价,那就是对自然资源消耗过度。武汉的远城区创业,和温州当年起步时比较相似:基础设施相对落后,但自然资源丰富,如果不注意保护,也可能会牺牲环境资源。
市场监管不能放松
温州的全民创业大体经历了三个过程:第一阶段创业讲究数量迅速增加,结果放松了市场监管,于是出现“温州只产水货”的时期。第二阶段创业开始讲质量,注意品牌的打造,结果10年间出现了100多个中国名牌和中国驰名商标。现在温州已经进入第三次创业阶段,讲究从做大到做强,从创业向创新转变。她认为武汉的创业可以借鉴此模式,加强市场监管,避开中间的弯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