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幢楼”,输入人才
深圳与上海在创业文化上有什么区别?高新办主任张恒春回答这个问题时提到一本书:《地区优势:硅谷与128公路地区的文化与竞争》。从自由高频的人员流动、野心勃勃的创业欲望、宽容失败的文化氛围上说,深圳确实更像硅谷。而首个创建国家创新型城市试点,也大大提升了深圳“中国硅谷”的想像空间。
但要成为硅谷,深圳有不容回避的“软肋”:这座城市至今只有一所在国内排不上号的地方大学,随着内地经济社会发展的崛起,改革开放之初“孔雀东南飞”带来的人才红利时代,也正在无情地离深圳而去。2007年深圳市人事局发布《深圳市人才市场发展报告》显示:2006年深圳人才市场供需比为1:1.08,求职人数呈明显下降趋势。
人才的缺失,长久下去将对企业的创新能力造成伤害,对作为高科技企业“孵化器”的高新技术产业园来说,更是缺乏了打造公共技术平台的源动力。为解决这个问题,1999年,深圳虚拟大学园成立。不过,所谓的大学园,很长时间只是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南区的一栋大楼,建筑总面积才1.5万平方米。
这个“无中生有”的创举曾引起“做秀”之议,但至今,高新区虚拟大学园已引入51家国内外大学入驻。截至2007年,累计培养各类专业人员82170人,孵化企业415家,获得专利155项,被认定为“省部产学研结合示范基地”。
当记者踏进虚拟大学园的大楼时,周围正在大兴土木———包括香港科技大学、武汉大学、中国地质大学等产业化基地大楼都在火热建设中。香港科技大学深圳研究院首席代表陈绮东还在工地装了个摄像头,以便随时监控建设进度。“刚来时我们是有顾虑的,但没想到深圳政府的服务如此高效、专业。”陈绮东说,深圳市政府为大学和企业建立了经常性的信息沟通,大学可以向企业提供实习生,为企业提供培训课程,到企业建立博士后工作站等,园区内还定期开官产学研洽谈会,为大学的技术找“买家”。目前,香港科大有6家公司在虚拟大学园孵化成功,还与中兴、富士通等企业合作开发了项目。“我们对这里的发展很有信心,所以拿出钱来盖楼。”陈绮东说。
虚拟大学园之后,2004年“深圳国际科技商务平台”在高新技术产业园内设立,包括英国西南英格兰地区发展局、匈牙利技术中心等31家海外机构入驻,至今已为深圳引进了73个企业和项目。
在深圳社科院院长乐正看来,虚拟大学园和国际商务平台从全球“引智”所办的研发机构,与重在基础研究的传统大学和科研院所相比,显然更强调技术实用主义。“从正统的观点看,有些剑走偏锋。但深圳就是这样一个市场化生存的城市,这也是其创新力的来源。”
“一条路”,畅通融资
沪深股市近期大挫,创业板迟迟未推出,但在深圳,“上市”仍然是最能引起企业兴趣的话题。
“目前还是等待时机,希望能在创业板上市。”芯邦科技有限公司的董事长兼总裁张华龙说。作为全球最大的U盘闪存控制芯片供货商,芯邦放弃了在纳斯达克或香港红筹上市,转投创业板。像芯邦这样苦候创业板的种子队企业,深圳有1100家。
而想让“技术创新”单轮驱动变为“技术创新+资本市场”双轮驱动的,不光只有企业,还有政府。
2005年底,在深圳市政府支持下,深圳国际高新技术产权交易所与深圳证券交易所联合规划了“创新型企业成长路线图计划”,引导和支持创新型中小型企业,走“股改+托管+私募→成长+上市”的发展路径。其中,进入有限责任公司变更为股份制公司的企业,将获得政府资助10万元,进入上市辅导的企业可获得100万元,上市企业可获得100万元,在深交所上市的再补助100万元,企业可累计申请资助,最高资助额310万元。基本覆盖企业上市前的费用,将企业上市成本降为零。
“上市当然是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问题最好的路径,也是我们的最终目标。但即使企业上市暂时受挫,也不至于在等待的过程中受困于资金,企业可以通过一轮或几轮面向合格投资人的股权私募,解决融资问题,更重要的是,‘路线图’将帮助中小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中国(华南)国际技术产权交易中心、深圳国际高新技术产权交易所副总裁张伟良告诉记者,“结合国内产权市场的实际情况,政府有责任做一些培育工作。”
除政府直接资助外,深圳市还在全国率先尝试私募股权基金来投资支持路线图计划中的创新型企业。比如国内首家有限合伙的私募股权基金“南海成长”,由高交所设计并发行,首期出资额为1.62亿元,全部来自于民间资本,投资范围为拟上市企业股权,其中投资于“创新型企业成长路线图资助计划”企业的资金不低于50%。
多方合力下,目前,“创新型企业成长路线图计划”已成功推动20多家企业公开上市,100多家完成改制,200多家托管上市。虽然创业板的上市竞争尚未见分晓,但深圳企业在中小板已尽显数量优势:全国中小板的222家上市公司中,深圳独得22家,位居全国大中城市企业上市榜首。不仅如此,深圳上市企业后备资源充足,已经形成了漂亮的梯队。
2007年底,在第六届中小企业融资论坛上,深圳市长许宗衡提出“努力把深圳打造成为国家中小企业融资中心、创业投资中心和财富管理中心”,随着创业板的启动,深圳中小企业的优势也许将展现得更加淋漓尽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