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让“身份尴尬”冷了创业热情
从北京回汉创业的武汉汉南人杨秀峰,没料到自己竟在家乡被认定为“外地人”,并被管理部门不停地要求办理暂住证。没有身份认同的他,日前辞退了公司30 多名员工,同时对投资汉南区的项目也开始犹豫起来。
蓝色暂住证,薄薄的两页纸,工本费5 元。就是这么一个小本本,让杨秀峰回乡创业的热情大减。从新闻来看,杨秀峰其实也是一个地道的武汉人,只不过他是远城区汉南人。
据武汉市公安局户政处表示,“户口在远城区的居民到中心城区属于暂住人口,需要办暂住证。”我想有关部门的这种做法也没有错,其主要目的是为加强对流动人口的管理。
我无意把这种“身份认同”上升到“地域歧视”的高度来认识,但这种做法的的确确让人感觉“创业有点烦”,因为最起码的“身份”也得不到认同。
通常情况下,一个制度好不好,我们要看的是它是否具有“人民性”的一面,即该制度是不是最大限度地体现人民群众的利益和满足人民群众的最大愿望。杨秀峰遭遇“身份尴尬”就暴露出我们有关部门在制度设计和制定上存在许多缺陷。
其实要解决这类“身份尴尬”上的问题,建立一个治安信息共享互信机制,就很有必要。就“杨秀峰个案”而言,我们只需要查实一下其行政所在地的具体登记资料即可,如此我们在治安管理时也就不会出现所谓的“尴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