助力社会创新 培育创业人才
如果有个NPI(Non-Profit Incubator)公益孵化器来帮助NGO解决自身的问题,能否助NGO事半功倍?于2007年成立并创新地推出中国首个公益孵化器的上海浦东非营利组织发展中心(NPI),以一年多来的显著业绩回答了这一问题。成立迄今,发展中心以“有爱心,更要有能力”为口号,成功孵化了6个公益项目,其中包括在驴友间赫赫有名的“多背一公斤”项目,以及培训弱势群体手工技能的“欣耕工坊”等创新项目。 在政府主管部门和资助型机构的支持下,发展中心向被孵化的公益机构提供包括场地设备、能力建设、注册协助和小额补贴等公益组织创业期最亟需的资源,扶助初创的公益组织逐渐成长。可以说,这一带有全国示范性的创新模式目前已获得了来自于政府、资助机构、NGO业界以及媒体等各方的关注和肯定。 记者了解到,伴随着“公益孵化器”的推进,发展中心目前已逐渐探索出了四个主要的业务方向:建立公益组织孵化器和公益创投基金扶植中小NGO和社会企业发展;推动企业承担社会责任引导企业资源流入第三部门;承接政策研究和社区服务项目争取政策环境的改善;以在职培训和机构实习方式培育公益经理人和社会企业家。 值得关注的是,2008年1月,发展中心通过竞标,成功承接了三林功能区管委会对三林世博家园市民中心的运作和管理项目。同年4月,发展中心正式接管市民中心,主要运作市民中心2楼和3楼的服务项目,即社区文化服务、教育服务、社区服务、文娱服务、健身服务等。自承接以来,发展中心结合自身优势,在全国各范围内广泛招募入驻机构,将一流的社区服务机构引入市民中心,并鼓励入驻机构运用社会工作技巧,为三林世博家园的居民们提供了全方位、专业化的服务。由发展中心牵线搭桥引进的优质社区服务,已经得到了三林世博家园居民的广泛好评。 相关链接 何谓NGO NGO,是指在特定法律系统下,不被视为政府部门的协会、社团、基金会、慈善信托、非营利公司或其他法人,不以营利为目的的非政府组织。 NGO在全球范围的兴起始于20世纪80年代。随着全球人口、贫困和环境问题的日益突出,人们发现仅仅依靠传统的政府和市场两级还无法解决人类的可持续发展问题。作为一种回应,NGO迅速成长并构成社会新的一极。 NGO不是政府,不靠权力驱动;也不是经济体,尤其不靠经济利益驱动。NGO的原动力是志愿精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