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浙江全省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达到7335元,实际增长9.3%,仅次于上海(9213元)、北京(8620)和天津(7936),是全国平均水平(3587元)的两倍多。在经济发达的较高起点上,浙江选择一条怎样的新农村建设道路
扶持农业龙头企业
去年初,浙江省诸暨市认定了31家农业规模企业和25家农业“苗子”企业,进行重点培育,并积极鼓励以各种方式创办农业产业化经营组织。到2006年底,该市农业龙头企业已达269家,联结基地127.33万亩,带动农户37.91万户。
“像诸暨这样,以点带面、依托农业龙头企业带动乡村组织和农户的做法,有效地推动了现代农业的发展。”在接受《中国投资》采访时,浙江省农业和农村工作办公室主任王良仟指出,浙江在发展高效生态农业过程中,大力实施强龙兴农工程,把提高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培育发展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作为重要内容来抓。
“实施强龙兴农工程,就是以推进农户生产经营的专业化、企业化为基础,以科技创新为支撑,以提升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为重点,着力培育百万农业专业大户和1万家产业化经营组织,建成一批区域化布局的特色农业产业基地,切实转变农业增长方式,全面提高高效生态农业发展水平”,王良仟说。
在“十一五”期间,浙江将集中力量扶持一批规模大、带动面广、竞争力强、与农民结成利益共同体的农业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提高产业化经营水平和农民组织化程度,构建产加销一体化、贸工农一条龙的现代农业产业体系。
本新闻共 6页,当前在第 1页 1 2 3 4 5 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