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觉得很多参赛的创业项目如果融到投资,马上就可以启动了,这让我也有种跃跃欲试的感觉”,在展厅里浏览了第六届“挑战杯”中国大学生创业计划大赛的创业项目作品后,四川大学的学生志愿者柳清云说出了自己的感受,“我本身是学生物科学的,因此对这方面的创业项目很感兴趣。本届大赛有关生物科学的项目挺多的,而且现在市场上有很多纯生物制剂的产品,这说明社会对生物产品的需求还是很大的。也有人说21世纪是生物世纪,在生物科学方面创业还是很有潜力的”。
参赛的创业项目不再是模拟创业,大学生们是在真正地投入创业,这是很多与会代表的一致感觉。“以前的大学生参加创业大赛经常是为了大赛去寻找创业项目,然后全凭想当然来制定创业计划书,而现在的参赛项目,很多都是先经过实践检验的,他们觉得项目有发展前景才带来参加比赛,再让比赛进一步检验他们的创业想法是否真正可行,这就比以前务实多了,赛场上实战的味道也就更浓了。”华中科技大学团委书记王志勇表示。
创业项目紧扣社会脉搏
来自华中科技大学的参赛选手黄窻告诉中国青年报记者,自己一直在寻找创业项目。一次上机电课时,黄窻听说了老师的发明介绍后产生了兴趣,他很快加入了实验室的研发团队,并且召集了自己的创业团队。“最初就觉得这个项目是一项既有经济价值又有社会价值的发明,后来渐渐又发现,这个发明还非常切合当前政府所倡导的节能减排的要求,于是我们成立了海凌创业团队,下决心去推广它。”黄窻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