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他们是徘徊在一个个艺术殿堂门口的“商业幽灵”,不懂艺术,也决不踏入艺术大厅半步,却掌握着许多人涉过艺术之河的“摆渡权”,并从中渔利。有这些黄牛作“门神”,艺术之于百姓,不是近了,而是平生了许多麻烦。
“寄生”在肥美的“奶酪”上,有谁会轻易言弃?因而,黄牛们成为一道长长的“风景”,甚而自诩为“百姓与艺术之间的一座桥”。本报记者解析黄牛的故事,期待引起关注。
湖北日报消息 15日晚,位于京汉大道上的武汉中南剧场灯火辉煌,一场儿童剧即将上演。剧院周围有几个人,在人群里挤进钻出,眼神飘移,步伐不定,不时拉住行人问:“有票吗?”“要票吗?”
看似矛盾的两句话,暴露了他们的身份——他们从事着倒票行当,人称黄牛、“票贩子”,他们自封“二手票经纪人”。“你还莫看不起干我们这行的,行情好的时候,一晚上赚的钱够你干几个月。”经知情人介绍,一位自称“老刘”的倒票人颇为得意地向记者炫耀。
据了解,演出票的分配通常呈“三个一”格局:1/3的票为观众自购,这部分票多是中、低档次的票;1/3是“人情票”,其中既有演出商赠送给有关部门的,也有企业、个人购买后用于送礼的,这种情形,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买的人不看、看的人不买”;余下1/3的票中,一半被企业团购,一半送到媒体充抵广告宣传费。
超过半数的演出票都不通过正常渠道流通,倒票黄牛自然大有可为。
老刘告诉记者,黄牛们最容易拿到的,是政府机关的赠票和团购票。不少“大黄牛”在大企业、媒体广告部都有熟人,从这些人手中,“大黄牛”能以2折左右的价格收到票,再分销给手下的“小黄牛”,待票被转到观众手里时,售价约为原价的5折左右。但遇到周杰伦这样的“大腕”开演唱会,“大黄牛”们通常全额收进票,再加价卖出,同样是稳赚不赔。
每张票,“大黄牛”按票面价值抽取20元-200元不等,只要能弄到上百张票,一转手就能赚上万元,一夜致富在“黄牛党”中并不稀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