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专电本周一,北京市在全市范围内推广社区慢性病知己健康管理。北京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还透露,明年起,承担慢性病管理任务将作为社区卫生站进入医保定点机构的准入条件。一时间,“健康管理”吸引了众人的关注。
然而,关注未必普及程度高。令人尴尬的是,人们对于健康 管理的了解较为贫乏。去年,某机构曾经在北京做过一次问卷调查,2600人中仅有10%的人对“健康管理”有所了解。
在时髦经济的召唤下,一些机构要么是一头雾水,要么就是故意套上这个卖点。记者了解到,目前很多单纯的体检机构摇身一变就给自己冠以“健康管理”的名衔。
对于大多数健康管理公司来说,理想的服务对象是内外资大企业,以及逐渐增多的高收入人群。国家税务总局的统计数据显示,2007年度所得12万元以上个人自行纳税申报人数超过212万,而2006年还是170万,这一庞大人群为健康管理行业提供了潜在的消费者。
这也恰好说明健康管理的重要性以及它所蕴含的商机。学界有一个普遍认同的成本预估:个人在健康管理上投资1元钱,在医疗费用上就可以减少8~9元;由于健康管理,健康保险公司的直接医疗开支降低了30%。
据此,中国健康管理市场规模有600亿元,而现阶段只有10亿元左右。保监会统计数据也显示,2007年全国健康险总保费384亿元。如果有10%用于第三方公司进行管理就非常可观,但是现阶段我国非医疗性健康消费还是个人支付为主,保险业基本未涉足该领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