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广大市民翘首企盼“无线城市”的同时,记者在采访中发现,“无线深圳”这一蓝图的实现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无线城市”的建设固然充满商机,但是由于其投入高,且成功的盈利模式还在摸索中,尤其在市场培育期,亟需得到政府的支持。
在欧美,有人将无线城市的无线网络称为“免费公共无线互联网”。在国内,这一个观点也得到业界专家的认同在理想的无线城市当中,无线上网不需支付任何费用,或者作为一种公共基础设施,和自来水、电力一样,收取低廉的费用。北京邮电大学阚凯力教授甚至提出,无线城市就是“上网、打电话全不要钱了”!
众所周知,除了部分咖啡馆和酒店,在其他地方的无线上网费用并不低,有的需要从运营商那里购买无线上网卡,要么支付按流量计算的费用,要么支付包月上网的费用。因此,对于无线城市的建设,在采访中,不少电信营运商的态度相当谨慎,他们普遍的观点是:无线城市这个概念是政府提出和推动的,如果在大范围内采取免费模式,政府应该给予财政支持。
电信营运商的担忧还来自国外一些城市失败的案例。据专家介绍,世界上第一个无线城市的建设,始于费城。费城的目标是在约350平方公里的市区范围内,提供Wi-Fi宽带上网服务。然而发展速度过慢以及运营成本过高等问题造成了费城计划的一度搁浅。后来经过两次反复,费城无线覆盖也只完成了80%,用户数量停滞不前。
据记者了解,现有的无线城市商业模式大概有以下几种:租金模式,这种模式跟固定宽带接入方式一样,直接收取费用,按时间收费,例如推出包月套餐,包季度和包年。而无线宽带的使用往往并不是必须的,这就造成了吸引力不足,客户发展缓慢。广告模式,ISP自己建设、运营网络为主,为普通市民提供免费的、带宽较低的服务,通过广告支持免费服务。开放共享模式,在这种模式下,公共和私人拥有的分散的Wi-Fi网络通过共享方式开放给他人,通常是免费为Cye.com.cn加盟者开放。政府买单模式,在该模式下存在着两种情况,第一种是完全由政府买单,网络建设就像修桥铺路一样成为城市的基础公共设施,甚至由政府完全负责运营而不要运营商。另一种是政府为其公共安全管理的需要自身建立网络,然后再扩展范围,面向公众服务。政府作为其中的最大用户,保证运营商基本的收入,然后将网络资源免费或者尽可能低的价格提供给广大用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