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早期的互联网创业热潮中,诞生了诸如腾讯、百度这样的市值超过百亿美元的公司,也诞生了诸如阿里巴巴、搜狐、网易、携程、新浪、盛大这样的市值超过10亿美元的公司。可如今,恐怕连最乐观的预言家也不敢断言,未来2至3年内,中国还会有类似的大规模的互联网公司诞生。在国内互联网格局和商业模式走向未明的情况下,互联网的创业空间究竟还有多大?未来的创业方向又将指向哪里?这些都已成为业界讨论的焦点。
随着近几年国际经济的不景气,很多互联网创业者都放慢了自己的脚步,特别是在最近一段时间里,经常会出现一些言论:“互联网创业已处于低潮期,投资商已将准备投入该行业的资金转移到了其他行业,互联网创业步入了一个前所未有的低谷。”就目前而言,确实有一些风投公司已不再将网络创业公司视为自己的考察重点,他们更愿把赌注押在那些看起来成功几率极高的、规模已经成形的互联网公司上,而不愿过多考虑那些刚刚兴起的、规模较小的互联网
国内第一波互联网创业如日中天,创造了一个又一个的暴富神话,只要有一份创业计划,就不愁风险基金的进入,投资者大把地撒钱,创业者则大把地烧钱。但经历了最初的狂热之后,互联网创业也开始暴露出许多弊端,由于很多企业不注重业务的实际情况,从而导致盈利模式的不清晰与收入Cye.com.cn来源的单一,因此投资者开始纷纷撤资、小企业面临倒闭、大企业开始裁员减支维持生计,风险投资的望而却步一度成为时下互联网创业者们深陷低迷的直接原因。
但互联网真的就没有创业空间了吗?其实不然,由于互联网创业者们没能创造出更为明确的盈利模式,而遇到生存困难实属正常。从门户到社区,从综合到垂直,从概念到应用,互联网作为一个新媒体,其触角无处不在,站在用户的角度上考虑创业,逐渐从技术带动生产力的创业导向过渡到由用户需求带动技术创新的创业导向,这无疑将成为下一波互联网创业的主流趋势。
自2007年阿里巴巴上市伊始,中国互联网的应用形式就已基本确定互联网创业者的热情也由此被带动起来。截至2008年6月底,全国网站数量已经达到191.9万个,而中小型企业网站数量就已突破了100万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