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百名上海市居民中从事创业活动的大约只有7人。尽管市就业促进中心最新发布的《2008年度上海市居民创业状况调查报告》显示,2008年本市整体创业活动率达7.4%,比上一年高出1.3个百分点,创下历年新高,但这一比例所透视出的信息仍然是“创业比例太少,创业激情不高”。数据显示,2008年本市意向创业活动率为10.1%,较2007年下降了1.1个百分点。
危机拉低信心指数
有关专家指出,国际金融危机影响下,创业风险和成本被进一步放大,无形中导致市民创业积极性降低。
调查数据显示,2008年本市约有23.2%的企业亏损,而现有企业平均启动资金已达43.99万元,意向创业者准备投入的启动资金平均值也达到了43.43万元,“高门槛”让有创业意向的市民心生犹豫。与前几年调查结果显示的流动资金是首要制约因素不同,2008年市场竞争激烈、利润微薄成为创业困难的首要因素。
此外,用工成本较高、能力经验有限、缺少好的创业机会和项目也是制约市民创业的主要因素。其中,用工成本较高首次成为三大瓶颈之一。
相比2007年36.3%的比率,2008年认为本市创业氛围浓厚的被访者只有29.2%,创业信心指数下降了7%。金融危机下企业盈利能力的下降让有创业意向者对创业想法实现的评价更为谨慎,有超过50%的被访者对创业的艰辛及要承担的风险有所顾虑。
金融危机提高了创业门槛,新出现的创业企业也并不多。据统计,本市现有企业平均创办时间为68.72个月,其中成熟企业(超过42个月)占六成,而新创企业(3个月以上42个月以下)占37.3%,初创企业(3个月以下)只占2.2%。
被动创业者逾半数
根据不同的动机,创业可分为“生存型创业”和“机会型创业”。生存型是指出于生存目的不得不选择的一种创业状态,是一种被动的创业;而机会型是指在发现或创造新的市场机会下进行的创业活动,是一种积极主动的创业。记者发现,目前被动创业者仍占据创业队伍的“半边天”,2008年本市生存型创业占创业比重达50.9%,较机会型创业多出了1.8个百分点,这说明带着自主意识去创业的市民还属少数,对于创业,许多创业者还没有做好准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