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来我的见识真的太少了,感觉甚是惭愧,原来还有专门的炒作业务呢。在我表示出不感兴趣后,张某开始向我“公关”:我们策划的这个话题还是很有争论价值的。过了几天,他又给我发信息说:不知你有没有留意网上有个“一天花光100万”的活动宣传?这个活动现在网上挺火,该活动是某网站委托我们执行的,这是上海某报的报道,很详细地讲了这个活动,不知你是否有兴趣看一下?
很显然,从策划公司委托公关公司,再到公关公司找网站和写手炒作,再挑逗和刺激网络跟进,这已经形成一条成熟的产业链。经常被“丑恶”激得暴跳如雷、充满正义感的网友,当你看到背后这个产业链时,你还会那么不辨真相就愤怒吗?源头上的炒家非常明白,网络传播是一个没有多少人关心事实、没几个人愿意核实真假的浮躁语境,“乌合之众”们空有一腔廉价的道德义愤和很容易被激起的正义冲动,更习惯于作道德判断而非追问真假,情绪很容易被炒作的“魔弹”所击中并操纵,易于被人编造的故事和场景所迷惑。这是一个变态、病态的传播生态,不过注意力就是经济,眼球就是经济,网民的愤怒感就成为文化工业机器上的润滑剂。
一事当前,先问真假,后断是非,再说利害——这是报社一位老报人给年轻记者编辑们的教诲,也是他对自己一直以来所坚守新闻职业伦理的精辟概括。我觉得这种伦理对网民来讲也非常重要:新闻是对客观事实的报道,当然先得追问某件事是真是假,然后再根据事实信息去判断这件事是对还是错,最后才轮到分析其中的利害关系。看多了炒作游戏的网友们,面对真假难以分辨的信息,请选择以沉默反抗无聊、拒绝被人利用,以冷静、客观而不是起哄、围观的态度去追问真相,千万别充当“眼球赚钱机器”的螺丝钉。
不过群魔乱舞口水横飞,我已分不清哪是以出位言论吸引关注的炒家帮手,哪是被利用、被忽悠、被蒙蔽、被挑逗的不明真相的网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