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阵,崔霞最为忙碌。她一边忙于车间生产管理,一边还帮着这家刚投产的公司招募新工人。
五六年前,不足20岁的崔霞从安徽太和县老家去了浙江嘉兴,做起服装加工。在金融危机的影响下,去年底她和很多同乡姐妹失去了工作。春节后,她很快又在位于太和县城的安徽即发瑞泰有限公司找到了一份工作,成了这家规模企业38名班长中的一员。
从外出打工到回乡就业,并成为一名企业管理者,崔霞的转身折射出安徽为农民工就业和创业所作出的努力。
安徽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厅厅长朱勇介绍说,省委、省政府坚持“察实情、出实招、办实事、求实效”的四实原则,为农民工就业架桥铺路。目前安徽全省从省领导到机关普通职工,都在关注农民工工作,已形成了帮助农民工就业和创业的良好氛围。截至3月底,全省农民工转移就业1165万人,其中跨省劳务输出840万人,省内转移就业325万人,返乡农民基本就业。
去年下半年以来,金融危机袭来,“保农民工就业”成为安徽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词之一。
作为农民工输出大省,安徽省委省政府领导去年以来更加高度重视农民工就业工作。省委书记王金山赴阜阳、六安两市对农民工返乡及外出务工情况专题调研,并撰写调查报告。1月10日、12日省长王三运两次主持召开全省返乡农民工创业座谈会、返乡农民工创业就业现场会,部署农民工就业创业工作。全省各地劳动部门建立了农民工返乡和外出务工日报告、周会商制度,全省5个县、25个乡镇和50个行政村设立了农民工监测点,及时掌握农民工返乡和外出务工动态情况,及时采取措施,解决遇到的问题。
为了鼓励企业稳定现有就业岗位,省劳动保障部门拿出了一项项具体的政策措施:把保就业与保增长紧密结合起来,通过“五缓四减三补两协商”,落实缓缴5项社会保险费、阶段性降低4项社会保险费率、困难企业岗位失业保险基金补贴等措施,切实减轻企业负担,稳定就业岗位,已有2000多户企业享受扶持政策,62万职工就业岗位得以稳定;调整特定政策补助资金使用方向,使用特定就业补助资金1.5亿元支持国有改制后困难企业,受助的300多户企业承诺在2009年不实施规模性裁员,可稳定25万名职工的劳动关系。另外,鼓励大中型企业带头承担社会责任,优惠措施帮助劳动密集型中小企业稳定就业岗位。
安徽省相继加入了华东、华南、华北和西部4个劳务协作区,进一步与当地政府签订了劳务合作协议。在重点输出地区设立劳务工作站,开展跟踪服务,合理有序地引导返乡农民工外出。目前外出务工的75%流向了长三角、珠三角和京津地区。
劳动保障、财政、农业等部门和工会、共青团、妇联等联手,形成了整体推进农民工培训工作的合力。落实农民工培训和技能鉴定补贴政策,统一农民工培训补贴标准,组织开展定向、订单、定岗式培训,做到培训、鉴定、就业紧密结合,去年全省共培训农民工56.3万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