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说中国目前存在着2000多万的生活贫困人群需要通过扶贫工程解决,人们觉得理所应当。但是人们很少想到中国目前最大的贫困问题不是生活的贫困而是创业的贫困。我们是否需要有一个解决创业贫困的扶贫工程。
创业贫困的表现之一是创业机会的贫困。50%的毕业生要通过关系找工作,创业在起跑线上就不平等,可见,创业机会是贫困的。由于改革开放三十年来能力本位的平等创业制度未真正建立,人们即便想创业,也会面临许多关系本位、权力本位、背景本位的困难,看到大量的逆淘汰现象后人们对创业表现出明显的麻木和无奈。人际关系往往成为创业者首先要担心的障碍。
创业贫困的表现之二是创业条件的贫困。总有一些胆大的想创业,那么,到哪里去借钱呢?大银行不肯,小银行不多,地下钱庄是高利贷。如果招人,没有一个全国统一高效的人力资本信用体系,人的评价很困难。更是要用大量精力去搞定各个管理部门,时间精力是个未知数。从宏观上表现为国有大企业的垄断。即使虽在一些原本可以公平竞争的领域也有国有企业占据主导地位,非国有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生长异常困难。这也难怪让大学生们都觉得自己创业绝对不是毕业后的首选。
创业贫困的表现之三是创业能力的贫困。创业肯定是要遇到困难的。在任何一个社会环境中创业都不容易。关键是有好奇心,有激情,有个性,有新点子,有耐力,有信心。但是我们从小学到大学的教育模式以死记硬背为主,恰恰年复一年地消磨了年轻人的好奇心、激情、个性。而独生子女的独特成长经历又使孩子们的抗压能力较差。教育的行政本位管理逼得教师学生只能循规蹈矩。
创业贫困的第四个表现是创业的组织结构贫困。创新创业的组织不可能是自上而下的常规型的科层组织和大公司。创新创业的组织应该是超常规的各种横向结合的社会自发组织,跨学科的学术联合体,年轻人的兴趣合作团队。如果不给予社会自组织以宽容激励,创新创业的想法、点子很难实行。目前社会自组织的建立不容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