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产能过剩,企业存货仍在消化,新产品需要时间等待;
2 消费者捂紧口袋,趋于保守,刺激新的消费兴奋点更难;
3 通货紧缩时期压缩初创企业的利润空间;
4 优秀的人才更趋于保守,小企业会感觉“千军易得,一将难求”;
5 政策刺激演变成了政策保护,小企业反倒得不到破坏后的新空间;
6 政策的执行也有“马太效应”,资源更多向强者倾斜;
7 全球经济危机,不可能“不差钱”。
天时!
百年一遇的金融危机
伟大的企业往往都是在危机中诞生的,如我们熟悉的宝洁和通用电器是在1837年的经济恐慌期出现,而19世纪末的大衰退中诞生了IBM,通用汽车和福特在1907年的萧条中崛起,1929年大萧条时诞生了美国联合科技公司,1973年石油危机时出现了联邦快递。那么,当百年一遇的金融危机降临,你难道不想亲手缔造一个伟大的帝国吗?
危机更容易催生出伟大的公司,这绝不是巧合。经济学家熊彼特五十年前提出的“创造性破坏”概念,将“创造”与“破坏”这两个词联系在一起,就说明了两者间的辩证关系。不破坏很难谈创造,危机是对旧事物的破坏,也就孕育着对新事物的创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