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惊动家居业十大事件
cye.com.cn
时间:2007-1-4 7:40:14 来源:北京商报
作者: 我来说两句 |
|
 |
|
事件四:
迪克斯装饰全国上演人间蒸发
没有一个家装公司没有投诉,但还没有一个家装公司像北京迪克斯装饰集团那样在全国范围引发“血泪控诉”。从2006年6月9日到8月22日的短短两个多月内,迪克斯全国20多家分公司中有重庆、泉州、哈尔滨、太原、南京、郑州、福州和厦门等城市的8个分公司一夜之间人去楼空,大笔预订款、装修队工程款、供货商材料款、分公司租住房屋房租等款项被侵吞,消费者投诉无门。
商报续写:2006年8月24日,本报以《解密“空壳”迪克斯扩张谜局》率先对迪克斯的恶行进行了全面报道,并将其定义为“迪克斯事件”,引发全国多家媒体跟进报道。
近两年来劣迹斑斑,生存已举步维艰的迪克斯在北京只剩下了“空壳”总部,却在全国20多个城市兴风作浪,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北京著名龙头家装企业”成为其用以招摇撞骗的法宝,迪克斯打“北京品牌”辱没了北京品牌家装企业的名声,而给予迪克斯无数“光环”的行业协会则背负了助纣为虐的罪名,这也许是“迪克斯事件”被标注为2006年家居行业大事之一的原因。
事件五:
红星美凯龙首打“体验牌”
要说在营销上的创新,2006年北京家居圈里值得一提的“首创”很多,惟有红星美凯龙东四环店打出的“体验式购物”能够摆上年末盘点的红榜。
2006年8月26日,红星美凯龙把全国的第30家店定名为“家居体验购物广场”,用卖感觉、卖品位、卖绿色的营销颠覆了传统的卖功能、卖品质、卖环保,无论是类似于高档百货商场的物业,或者入驻品牌基本上处于每个品类前15位的高端定位,还是3个通透式的园林生态空间,红星美凯龙成功地将家居营销从死缠烂打的“叫卖”过渡到让人怦然心动的“体验”。南方的家居巨子红星美凯龙通过东四环“家居体验购物广场”的开业彻底改变了进入北京市场4年来“上不来下不去”的尴尬局面,并一跃成为能够与北京市面上的老大居然之家抗衡的劲旅。
商报续写:如果抽个周末去红星美凯龙“家居体验购物广场”看看,你会发现这里的顾客多数都不像是来逛家居市场的,他们更像是郊游者,小朋友细数着清澈水池里的一尾尾金鱼,还有顾客在古色古香的石凳上小憩……再细心观察,你会看到很多人手里提着迪卡农、百盛的购物袋,还有人刚从美罗城娱乐天地出来又走进红星美凯龙的绿色空间,这就是新兴的京东商圈,红星美凯龙作为这个商圈的中坚缔造者,成为2006年大事件主角之一并不为过。
事件六:
北京家福特建材超市关张
2006年10月22日,集结在安立路和北苑路交汇处的北京家福特建材超市门前等待结款、取货的20多名供货商把家福特的危机“抖”了出来。本报记者前往探访后揭出了背后的内幕——早在“十一”黄金周,家福特在其他超市玩命搞促销时无动于衷已经昭示了关门的苗头。2006年10月26日,家福特向外界发布的停业公告,曾宣称要在一年之内实现过3亿元销售的北京家福特,就像一个阳光下的彩色气泡,短暂绚丽后就这样破裂了。
商报续写:随着北京家福特的谢幕,王月的凌云壮志在不到一年半的时间就“歇菜”了。选址不当,交通不便都只是家福特的“皮外伤”,真正的内幕是一场资本游戏的破灭。如果不是香江集团大笔一挥甩出1亿元,恐怕王月也不敢大无畏地为中国建材行业“试错”。不过,业界并没有就事论事,家福特的失败让业内人士把过去对建材超市业态“背地里”的议论抬到了桌面,一场又一场以家福特为楔子的研讨让家居圈的气氛格外严肃,国外风光无限好的建材超市到了中国却始终逃不脱资本的股掌,究竟是业态水土不服还是资本游戏的宿命所归?人们还需要在愈演愈烈的中国建材超市吞并、收购甚至消失中观摩。
事件七:
百安居中国区人事地震
2006年7月28日,百安居中国区总裁卫哲突然辞职,转投中国最大互联网集团之一的阿里巴巴,而就在此前两天,卫哲还郑重其事地代表百安居出席某项签约仪式,大谈百安居的美好前景。卫哲匆忙离职激起业界纷纷猜测,成为今年家居界最具影响力的一起人事变动。
商报续写:卫哲走后,百安居遭遇了四面楚歌,在人事动荡的间隙,频频曝出低价不低、出售小作坊地板、装修中心劣迹不断等负面报道,使百安居陷入质量危机,诚信度一落千丈,为此还惊动其高层“空降”北京进行形象公关。卫哲离去,留下一堆烂摊子,让百安居3年内“吃掉”北京传统卖场的“狂言”变成了泡影。
|
免责声明:
凡本网具体标明“来源”的所有文字、图片和其他形式的文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果您对本站文章版权的归属存有异议,请立即致电010-51285022或致信chuangye◎vip.sohu.com通知我们,我们将在第一时间予以删除。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