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00亿潜在节能市场亟待开发
EPC的产生不仅仅节约了企业的能源费用,对于整个社会来说,大规模的节省能源则意味着温室气体排放的减少。因此,EPC从一开始就得到各国政府和国际组织的支持。美国的节能服务公司主要是靠政府基金,而韩国是由政府委托商业银行进行贷款,日本则主要采用通过大财团加上市融资的模式。

1997年,中国政府和世界银行与全球环境基金开始实施中国节能促进项目,将EPC引入中国。并于1997年开始在北京、辽宁、山东成立3家示范性“节能服务公司”(国外简称“ESCO”,国内简称“EMCo”)。
同时,中国节能协会还成立了节能服务专业委员会(EMCA)负责世界银行项目的实施。
EMCA副主任谌树忠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截至2006年12月31日,我国节能服务产业总值突破了80亿元大关,达到82.55亿元,同比增长74.5%;综合节能投资达到63.3亿元,同比增长106.9%;EPC投资18.92亿元,同比增长44.43%。
而作为世界银行/全球环境基金中国节能促进项目的执行机构之一,EMCA至2006年底已经拥有会员212家。而全国非EMCA会员节能企业有353家左右,其中实施过EPC项目的企业有69家。
但这些产值和巨大的国内节能市场相比,还只是九牛一毛。2007年3月5日出炉的政府工作报告指出,2006年我国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同比下降了1.23%,但未能实现年初4%的预定目标。而按照“十一五”规划,中国要在2010年末实现单位GDP能耗降低20%。
中国已经成为继美国之后全球第二大温室气体排放国,预计在2010年前后超过美国成为全球温室气体排放第一大国。而根据《东京议定书》,从2013年开始,中国将承担硬性的温室气体减排目标。未来几年,中国政府和企业降低能耗的压力越来越大。
“中华民族没有退路,必须下决心节能减排。”国家发改委主任马凯近日在“两会”的记者招待会上,就节能减排问题回答记者提问时说。根据“十一五”期间单位GDP能耗降低20%的目标,“十一五”期间我国将减少消耗5.6亿吨标煤,按照每节约1吨标煤需要投入2000元到3000元计算,“十一五”期间我国的节能潜力约为1万亿到1.5万亿元。
国内曾有专家预测,中国潜在的节能市场规模将达4500亿元。而据摩根士丹利的预测,中国潜在的节能市场规模达8000亿元。
节能贷款遇到高门槛

按照EPC模式,节能服务公司要先行投入大量的资金,而对处于成长期的节能服务公司来说,大规模地实施节能项目,显然财力有限。源深节能项目投资部副经理陈海文分析认为,节能服务业的风险比较大,技术服务公司也没有资产进行抵押,商业银行对此不感兴趣。
源深节能是“世界银行WB/GEF中国节能促进项目”示范企业,成立之初属于国企,每年都享有一定比例的世行贷款。这笔贷款无需担保公司担保,属于国家信用担保。据陈海文估算,源深节能目前做了96个项目,总投资3.4个亿,其中70%左右都来自世行贷款。
除了世界银行支持的3家示范公司,其他的EMCo若想申请世行贷款,必须成为EMCA会员,再通过中国经济投资担保有限公司的担保向世行提出申请。而世界银行每年的项目贷款数额也是有限的。“中国的节能服务业应该走出一条新的融资途径,不能光指着贷款。”据陈海文了解,目前国外的一些大财团、私募基金以及投行对中国节能服务业非常感兴趣。“EMCo公司只要先练好内功,一定会吸引到投资的。此外,还需要政府制定相关的政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