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茶馆萌芽于晋,兴起于唐,繁荣于宋,普及于明清,微衰于近代,复兴于现今。中国茶馆是社会的一个窗口和缩影,它起着社会文化信息传播的功能。然而,中国茶馆发展[创业网www.cye.com.cn]至今天,复兴繁荣的同时,也存在诸多问题,其中较为突出的便是营销模式的选择与应用。
中国茶馆经营现状:走不出去的传统套路
茶馆发展一千多年来,始终沿着休闲茶馆、文化茶馆的套路走下来,一直没有大的突破。在运作模式上,多是“为卖茶而卖茶”的经营模式;在人员使用上,多是店[创业网www.cye.com.cn]主本人或其配偶亲戚是饮茶方面的专家或知之较多;在品牌塑造上,没有品牌意识,缺乏茶馆价值的塑造;在文化层次上,虽认识到文化的重要性,但未真正理解茶文化的真谛。同时,装修风格相近,茶叶品种雷同,价格不相上下,没有自己的特色。
当今,虽然有一部分茶馆,如北京老舍茶馆等已开始注重特色的塑造,但整体上都未走出传统套路,经营同质化严重,市场定位不清,营销意识淡薄。
文化营销:突显“天人合一 物我玄会”的茶文化
一部茶文化史就是一部中国文化史,中国文化在茶文化中得到了充分体现。在茶馆经营中要注重茶文化的诠释,要在向顾客提供服务的“真实瞬间”体现中国[创业网www.cye.com.cn]茶文化的内涵和精神。中国茶文化以“天人合一,物我玄会”为哲学基础,“天人合一”倡导人与自然之间应密切联系,相互融通,“物我玄会”强调主体和客体的[创业网www.cye.com.cn]双向交流,通过物我的相互引发,相互融通,最终达到“思与境谐”、“情与景冥”,并通过这种审美体验去感受人与自然、人与茶之间最深刻、最亲密的关系。“智者乐水,仁者乐山”(智者达于事理而周[创业网www.cye.com.cn]流无滞,有似于水,所以偏爱水;仁者安于义理而厚重不迁,有似于山,所以偏爱山)是中国茶文化的人文思考。茶文化的审美实际上是饮茶人对自我人格的欣赏。审美主体在审[创业网www.cye.com.cn]美时带有明显的选择性,偏爱于自己的品德和人格相通的东西。“道法自然,保合太和”是茶文化美学的基本法则。“道法自然”力求朴素,返璞归真;“保合太和”强调既不太过,又无不及,一切都要恰到好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