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民企争抢军工行业大蛋糕
数百家已获军品科研生产许可证民企多数在该省
军工行业的大门一直厚重又神秘。勇于破冰的浙江民企,在军工门若开若闭的“暧昧”中,经过了若干年静悄悄的“探险”后,终于发现这块最森严的壁垒,目前正开始春暖花开。
素以敏感著称的浙江民营企业家们已经意识到,军工行业有望成为浙商们的下一轮蛋糕。
点名邀请浙商“支军”
7月23日,中国和平利用军工技术协会向温州中小企业促进会发来信函,要与其合作举行“民企参与军工企业改制和军品生产研讨会”。据后者证实,该研讨会已确定将于8月底或9月初在温州举行。
这是军工领域主动向民间资本伸出橄榄枝。据了解,中国和平利用军工技术协会此次是受国防科工委的委托,向全国各地的非公有制企业宣传与贯彻《关于推进军工企业股份制改造的指导意见》和《非公有制经济参与国防科技工业建设指导意见》两份文件,介绍非公有制企业如何参与军品科研生产及军工企业股份制改造的途径和基本流程等。
军工企业在温州大张旗鼓的推介尚属首次。“温州有6000多亿元的民间资本,但此前参与军工技术领域的只是个案,希望借这次机会能够让温州民间资本批量进入。”温州中小企业促进会会长周德文表示。
要扩大军民合作的领域,国家科工委似乎对民营经济发达的浙江寄予了更多的厚望。据透露,类似的推介活动曾在军工企业相对雄厚的四川举办过一次,而收效并不明显。更早些时候,国防科工委就曾经和杭州、宁波等地的民营企业进行过多次亲密接触。
早在2004年的京杭高科技论坛上,来自中国高科技产业化研究会军民技术转移与创新委员会、杭州市科协、中科院产业局的专家们,就带给热情的杭州民营企业家一批有军工背景的项目。中国高科技产业化研究会军民技术转移与创新委员会副主任王晓平研究员认为,浙江民企适宜生产高精尖的配套产品,浙江经济与军工经济具有很强的互补性和对接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