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速的药物制剂技术和新型给药系统的开发,进一步推动了药用辅料工业的发展。制药工业一路狂奔的印度,也正在以矫健的姿态介入辅料市场。有业内人士指出,印度制药行业正在通过创新的制剂研发和辅料的应用,渐渐拉近与世界上领先制药公司之间的差距。 在原料药和中间体的生产上,印度已经确立了自己的强势地位,而与之配套的辅料尤其是大宗辅料上同样也具备了比较优势。专家分析指出,印度拥有低成本生产能力的优势,同时对产品质量比较重视,这就为印度将来可能在辅料市场崛起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预计,印度药用辅料市场的规模将从2004年的11.3亿美元增长到2008年的大约13.9亿美元,复合年均增长率(CAGR)达到5.3%。虽然欧洲和北美目前占据全球辅料市场大约75%的份额,其中欧洲大约占据这其中的一半份额,但是,具有较大成本优势的印度等国家的生产商正进入这一市场,对欧洲药用辅料生产企业形成了挑战。
内销市场蕴藏巨大商机
目前印度国内约有13000多家制药厂,数量之多堪称“世界之最”。但实际上,90%以上的印度制药企业均为50人以下的小型企业,基本上只生产内销药(以OTC药品为主)。规模较大的则有250~300家,它们的生产设备和车间、厂房均符合欧美GMP标准,其中前10家最大的印度制药公司的年营业额相当于印度全国制药业总销售额的70%,主要从事“外向型”制药生产。
印度与中国的国情不同,历届印度政府均将严格控制药品价格作为国策,并实行药品价格政府指令价,因此,印度市场上的OTC药品价格便宜得令人难以置信,印度广大老百姓基本上只购买印度生产的药品,而这些廉价药百分之百为印度小药厂所生产,价格昂贵的进口药只有中产阶层才能承受。就在几年前,印度市场上卖10片阿司匹林、扑热息痛等常用解热镇痛片的价格还不如一瓶矿泉水贵。
由于印度90%以上的制药厂均为小型企业,且片剂、胶囊剂等固体制剂约占OTC类药品的绝大多数,因此,对黏合剂、崩解剂、稀释剂、润滑剂等片剂用辅料的需求极大。若是按药用辅料平均占制剂成本5%来推算,2007年,印度药用辅料市场总规模大约在3.5亿美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