沿江大道酒吧替代咖啡香
cye.com.cn
时间:2008-4-30 10:30:31 来源:武汉晨报
作者: 我来说两句 |
|
 |
|
沿江大道咖啡香渐淡 20多家咖啡馆只剩5家老街、圣瓦伦转向酒吧 昔日老街咖啡馆已经变成酒吧。 走,到江滩喝咖啡去”,这句曾挂在江城小资嘴边的话,近两年已经再难以听到。闻名江城的沿江咖啡馆一条街正在悄悄变脸,以老街为代表的老牌咖啡馆纷纷转向酒吧生意,20多家咖啡馆只剩下5家。
今年初,沿江大道兰陵路段的老街咖啡馆突然关门装修,3月上旬,记者再度来到沿江大道发现,曾经最负盛名的老街咖啡馆已经改头换面,店门挂着全新的“最美酒吧”招牌。同时,老街隔壁的圣瓦伦咖啡也变身为“号外1919”酒吧。
据统计,2004年最鼎盛时期,江滩沿江大道一元路至兰陵路段一带曾聚集着20多家咖啡馆,而目前,仅有维多利亚、禅石等五家店维持咖啡生意,而且禅石也不再是纯粹咖啡馆业态。
作为沿江大道咖啡一条街的领军代表,老街曾在武汉风光一时。2000年,老街投入百万元装修,高大的天花板廊穹、古罗马风格的梁柱、大幅古罗马油画、镏金罗马框再配以钢琴演奏,一度成为武汉当时规模最大、环境最好的咖啡馆;开业后日营业额保持在2万元左右。
本月28日中午,原老街咖啡馆老板程刚无奈地说:这里已不适应开咖啡馆,原址改成酒吧,为纯粹的酒吧业态,由新股东经营,自己占有一部分股份。他介绍,转向的主要原因是,沿江咖啡一条街的消费群体已经发生变化,由过去的商务、小资人群变为冲着酒吧而来的“嗨班子”。
多家咖啡馆人士透露,除了消费群体发生改变外,沿江大道的店面租金每年以5%~10%递增,且咖啡馆多店同质竞争等其他因素也影响了这个商圈的发展,转向经营已经成为必然。
“嗨班子”挤走咖啡一族
2000年开街之初,沿江大道的优美环境吸引了众多咖啡店老板,大家一拥而上,在临江大道上摆起咖啡座,沿江大道一度成为“咖啡长廊”,夜幕降临,市内的商务人士、小资人群趋之若鹜。这种商业氛围在2005年悄然改变。当年6月,一家叫苏荷的外来酒吧进驻沿江大道,临街叫阵“咖啡阵线”。
经常在咖啡一条街消遣的市民陈文华称,苏荷当时的慢摇风格,让不少武汉年轻人欣赏,相对泡咖啡馆,慢摇吧要热闹、时尚得多。苏荷每晚的火爆生意也引起不少同行的“眼红”,DK、爵色、天梯等酒吧也相继入驻沿江大道。“江滩一带消费氛围越来越动感,仍在该商圈‘静态’经营的咖啡馆不合时宜了。”DK酒吧负责人齐追航昨日介绍,在老街转型之前,汉口江滩一带的咖啡馆已开始没落,不少咖啡馆要么关门,要么向酒吧或酒店转型,“生意都大不如前”。
此外,上岛、名典、石烧等一批中高档咖啡馆在武汉三镇布点,如武昌街道口一带和汉口西北湖一带,不少商务人士等就近选择的机会增多。“眼下沿江大道咖啡馆没有以前的纯正味,新冒出的咖啡馆环境也不错,索性换个口味。”经常带客户在咖啡馆洽谈生意的李环说。
投资提醒
DK酒吧负责人齐追航认为,对于正红火的主题型小酒吧而言,20~30万元的投资足以。主题型小酒吧音响设备不需要太好,可以选几万元钱一套的,也可以用大酒吧淘汰的旧品。为了降低成本,可以选择一些个性独特、成本低的装修风格。在经营方面,主题型酒吧要有自己独特的功能,如交友等,形成固定的客户圈子。
而高端酒吧的投资成本则在800万元~1000万元之间。餐厅式酒吧“朝庭”老板程刚表示,高端酒吧从场所设计、设备、装修等必须是最顶端的,需要数百万元。由于这块市场潜力正在开发中,因此投资者必须具备雄厚的资金实力。另外,高端会所也要确立自己的企业文化,玩出自己的个性,才能吸引消费者。
|
免责声明:
凡本网具体标明“来源”的所有文字、图片和其他形式的文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果您对本站文章版权的归属存有异议,请立即致电010-51285022或致信chuangye◎vip.sohu.com通知我们,我们将在第一时间予以删除。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