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观察:经济型酒店该“拐”了?
日前,商务部商业改革发展司和中国饭店协会联合发布的《2008中国经济型饭店调查报告》(下称《报告》)显示,与2006年相比,2007年经济型饭店前十强开业店数增长率为125%,但出租率下降,尤其是热点区域的北京、上海和整个华东区域出租率出现下降。
如家连续两个季度财报出现亏损、24K因资金链断裂而引发老板被拘、多家经济型酒店连锁机构放缓扩张、推迟上市……随着经济型酒店物业争夺战、人才争夺战的不断升级,经济型酒店“泡沫论”、“拐点论”在业内引起了激烈的争议。
成本上涨 出租率下降
《报告》显示,经济型饭店的平均出租率连年下降,2005年为89%,2006年为82.40%,2007年为82%。而且,以租赁物业方式经营的经济型酒店的租赁成本继续高涨,2007年新开业的经济型饭店平均投资额比2006年增长18%,物业租赁成本平均上涨29%,店长的平均年薪上涨24%,但房价平均只上涨13%。企业利润空间进一步压缩,投资回收期拉长。
其中,热点区域的北京、上海和整个华东区的出租率降幅较大,达4.6%,降幅是全国平均水平的10倍。成本的增加在发达城市尤其突出。2007年在物业租金上涨幅度上,华北、华东分别是36%和38%。北京、上海的涨幅最高,分别是45%和44%。
此外,《报告》还显示,经济型饭店前十强企业开业店数是1080家,客房数是13.6万间,与2006年相比,开业店数的增长率为125%,客房增长率123%。其中如家、锦江之星开业酒店已经覆盖全国29个省、自治区和直辖市。
中国饭店协会会长韩明表示,2007年是经济型饭店投资急剧扩张的一年,同时也是各项投资和运营成本不断提高的一年。面对成本不断上升和局部市场失衡,业界对未来态势极度关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