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型酒店“泡沫”未破
虽然《报告》显示,2007年经济型饭店的成本大幅上涨与出租率下降成为行业隐患。但《报告》也显示,2007年经济型酒店品牌企业的整体经营能力和经营收入有显著的提高,增幅达11%。除西北地区略有下降外,其他地区均有不同程度的上涨。虽然整个行业的平均出租率下降0.4%,但部分地区的出租率有一定程度的增幅。
据了解,自从经济型酒店诞生起,就获得了广大消费者的认同。“经济型酒店的客房出租率普遍都在80%以上”、“经济型酒店的毛利率在50%”等美化经济型酒店的言论也随之出现,且不绝于耳。这也给许多人造成印象:经济型酒店是一个高出租率、高利润率、高投资回报率的产业。因此,各方资本、民间热钱争相投入。
中国经济型酒店网的统计数据显示,至2008年4月,国内经济型酒店品牌达到58个,但只有7家的开业门店数量超过了50家,余下的50多个品牌开业酒店数集中在4至27家的规模。据悉,这些规模较小的企业盈利状况并不好。“由于扩张过快,专业管理人才和核实经营的物业相对缺乏,这一矛盾进一步制约了经济型饭店良性发展。部分企业在2007年相应调整了扩张的步骤和发展的方向。”中国饭店协会会长韩明表示。
行业发展进入良性整合
经济型酒店像所有的竞争性行业一样,势必有一个优胜劣汰的洗牌过程。业界人士认为,经济型酒店的市场需求依然存在,但由于竞争比较激烈,扩张速度太快,导致了一些经济型酒店陷入困境,面临转型,而经济型酒店并购潮也即将到来。目前,已经有越来越多的酒店被打包整体出售。
无论是“泡沫论”的反对者,还是支持者,他们都认为中国的住宿业市场空间仍然巨大,潜力值得深掘。同时,经济型酒店也还有许多需要改进和提高的地方。在“中国酒店投资峰会”上,格林豪泰方面认为企业要重新定位部分物业,消化虚高成本。对于未来的并购潮,锦江之星方面称,不可盲目并购,否则将拖累企业。
商务部商业改革发展司和中国饭店协会联合发布的《2008中国经济型饭店调查报告》也显示,100%的企业高管认为,预定系统与营销网络是经济型酒店核心竞争力的主要因素,而2006年该比例仅为87%。这表明经济型酒店越来越重视核心竞争力的打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