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以预计,在未来5~10年内,速冻食品行业将走规模化、集团化、品牌化之路,完成由新兴行业向成熟行业的转换和过渡。” 8月30日,前来参加首届中国速冻食品产业发展高峰论坛的三全食品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三全)董事长陈泽民做完长长的行业分析报告后,不忘表示对速冻产业前景的乐观。
国内众多主流速冻企业的老总也齐齐到场,对于速冻行业的发展现状煮酒论剑。
可以看到的是,随着市场环境的变化,速冻产业正在呈现出新的格局新的趋势——终端市场的扩展为速冻食品增加了更为广阔的消费空间,而成本上涨和利润日益微薄等不利因素又给他们带来了不小的考验。
发现新市场
数据显示,在国际市场上,60%以上的冷冻冷藏食品用于餐饮业,而中国的这一比例不到5%,绝大部分速冻食品终端是依靠超市卖场,只是家庭个体在消费。而我国餐饮业的年营业额已达7600亿元,其中快餐业为1200亿元。
与会的代表指出,这样巨大的市场将引发配餐市场的兴起,为速冻食品行业的发展提供新的商机。宾馆、餐厅、学校等业务市场需求的增加也是速冻食品企业正在寻找的机会。
上海龙凤食品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谢文来表示,相对于家庭消费的高门槛(如卖场进店费等),这些特殊渠道,也就是业务市场令人心生向往,不过这块市场的消费尚未真正启动。
如今,企业已经看到了这块商机,并在朝之接近。三全为了开拓这块市场,专门成立了业务市场部,专为部队、学校、餐馆、机关用餐提供产品服务。“产品不同于一般家庭食用的产品,是大包装的。”陈泽民介绍。
抢占这块市场也成了进军外地市场的一个捷径。河南省食品工业办公室主任陈振杰给记者举了个例子:某速冻企业在三亚这个南方城市每年的销售额为600万之多,“饺子不符合三亚当地人的饮食习惯,600万是怎么实现的?”在感到奇怪之余,陈振杰在三亚出差的时候发现,所住的宾馆里早餐和晚餐都提供有汤圆和饺子,满足来自不同地方的客人。“原来这600万是卖给宾馆和饭店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