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份额过大、增长速度过快、赔付率过高、保单获取成本不断垫高等问题,各家保险公司对车险这一占比高达70%以上的业务也颇为无奈。“车险不盈利,整个保险公司都很难盈利”已经成为行业的共识。原太保财险总经理助理、天平汽车保险公司总裁、车险行业资深人士谢跃日前接受《第一财经日报》采访时,历数目前车险市场的诸多“怪”现象,并表示这些“怪”现象如不能消除,保险公司依然无法从车险业务上获得好处,车险也无法得到健康有序发展。
怪现象一:好司机认为车险太贵。在油价、停车费、零配件费用不断上涨过程中,已经没有人会觉得车险是笔小开支了,一般全年需要的3000~5000元,被认为是笔很大的支出。谢跃称,事实上,认为车险太贵的投保人多数是违章记录比较少的司机,因为他们出险少,进行理赔的次数也少,自然会嫌车险贵。而那些出险次数多、违章记录多的投保人对车险价格感觉颇“划算”。“尽管目前,车险费率和违章记录挂钩浮动,但是显然对好司机降费和对坏司机提费,比例还不够高。”
怪现象二:修理厂是修车,还是毁车?很多人都认为,修理厂“吃了”不少本该属于保险公司的利润,但是事实上,少有修理厂是暴富的,经营不下去的厂家也不在少数。谢跃称,这主要是因为这个行业中的一小部分“老鼠屎”坏了“一锅粥”。部分不良修理厂将投保人送来检修或保养的汽车,故意“无中生有”、“小中生大”、“移花接木”,修理厂从中谋取不正当的利益。另外,由于投保人并没有支付额外费用,往往也会带有占了小便宜的心思,由得修理厂去。这样,原本的好司机也容易被教坏,从整个市场来看,问题就很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