怪现象三:中介行业背了“赚大钱”的名声。中介机构被认为是车险整个产品链条上最赚钱的环节,谢跃称,但是从保监会公布的数据来看,这个行业一直处于亏损状态,发展了那么多年,最近才出现略微盈利。因此说保险中介赚到大钱,似乎也是个武断结论。之所以会这样是因为保险公司自己的业务员去问中介要业务,“这种业态,既不是分销,又不是直销,保险公司既要给业务员工资和绩效,又要给中介佣金,这种“双重”支出把保单的获取成本极大地提高了,同时中介还要支付很大一部分“佣金”给投保人。
怪现象四:理赔人员和坏司机能成好朋友。相信有不少投保人有这样的感受,那就是几年不出一次险,保险公司会对你不闻不问,反而是三天两头出险的投保人,保险公司能给他们比较“周到”的服务。谢跃称,保险公司的这一态度事实上会伤了优秀客户的心,而理赔人员三天两头和坏司机打交道,渐渐熟悉了,甚至还能成为好朋友,理赔人员还帮助坏司机应对保险公司的核保核赔政策。
怪现象五:保险公司挤压理赔来保利润。谢跃表示,事实上,国内保险公司的车险赔付成本和其他国家成熟市场相比,并不是太高,而是相对比较低。但投保人所获得的服务,肯定没有外国的好,因为保险公司一发现有亏损的迹象,就开始拼命挤压所谓的“理赔成本”,能不赔就不赔,能少赔就少赔,“把该赔的不赔和少赔了”,给投保人的感觉就非常不好,应该是“把介于该赔和不该赔之间的都赔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