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电(记者胡一敏)据权威部门统计显示,从2003年到2007年的短短5年间,我国的信用卡发卡量从300万张发展到了9000多万张。虽然很多人的钱包里有多张信用卡,但常用的也就一两张,有的人甚至办了也不用。有人认为,信用卡成“休眠卡”,是一种资源浪费。但银行方面认为,这是跑马圈地的过程,不能错失良机。
为了寻求商机,银行信用卡的扩张方式多样化,被动办卡的现象也越来越普遍,消费者还因此背负了办卡带来的各种隐形负担。法律界人士认为,虽然有关部门对银行的信用卡发卡有风险警示,但对消费者的权益保护并不明晰,因此引来的问题更是值得关注。
发卡泛滥导致大量“休眠卡”
随着经济的发展,各种银行卡走进百姓的生活。联名卡、信用卡、借记卡等多种多样的银行卡改变了我们的生活。近年来,为了抢占市场,各家银行都使出了浑身解数扩大信用卡的发卡量。
杭州市民陈先生说:“2004年,我花了40元钱办了一张广发银行的信用卡,银行推出了很多优惠政策,非常吸引人。后来,同事说很多银行可以免费办信用卡了,而且只要每年刷五六次卡,就可以免年费。而现在经常遇到银行里推销信用卡的人上门服务。”
为了推高信用卡发卡量,各发卡银行不惜动用“蚂蚁雄兵”,在各大城市的大卖场、百货公司、游乐场、电影院等人潮聚集之处设置信用卡申办摊位。有的还利用情人节、七夕节、中秋节等推出情侣卡、珍藏卡等,或利用附赠马克杯、鲜花等噱头吸引消费者。
“单位里的每个同事都有几张信用卡。”杭州一家公司的白领宋先生说,去年他去工商银行申请房贷,正在填表盖章的时候,银行的工作人员就拿来一张信用卡的申办表,并说这是限量发卡,免费办理,也可以留作纪念。看着工作人员期待的眼神,他就办了卡。
据中国人民银行资料显示,截至2007年底,中国信用卡发卡量为9026万张,较上年同期增长82%。中国银行卡发卡总量为15亿张,较上年同期增长32.6%。
由于重发放轻管理,大量银行卡一经发出便被搁置一旁成为“休眠卡”。
据中国银联浙江分公司透露,到今年6月底,浙江全省银行卡累计发卡数量为9000万张,其中仍然活动的银行卡数量不足2000万张。也就是说,近八成的银行卡处于“睡觉”的状态。
|